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射策

射策

即设科射策。汉朝选官考试的一种方法。其法,将试题书于简策,按难易分为甲、乙两科,或甲、乙、丙三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应试者任意取策,不得更换。主考者依其答案评定优劣。主要行于太学,岁试博士弟子;其次行于太常考试地方察举的诸科人才。两类射策均由博士职掌。朝廷依成绩优劣,分别授与相应官职。魏、晋南北朝沿之。与对策并用。时荐举之孝廉、秀才、明经,或入学之国子生、诸等馆生等,皆有经射策而被选拔入仕者。


射策是汉朝选官考试的方法之一。其法是把考题书于简策,根据试题的难易分为甲、乙两科、甲乙丙三科,由参试者自由选择,选定后不许更换。主考官评定优劣,根据答卷的优劣,朝廷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这种考试,一是用于太学,岁考博士弟子,一是用于太常,考试地方推举的各科人才。《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范东门候。”其后,魏晋南北朝皆沿置,与“对策”并用。

猜你喜欢

  • 光禄丞

    官名。两汉为光禄勋副职,权位较重,多以博士、议郎充任。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南北朝沿置。魏、晋、宋七品; 梁为光禄卿副职,三班; 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增设少卿为卿副职,丞为佐官,孝文帝太和十七

  • 奉义校司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孙策置,孙权曾行之。见《三国志·吴主传》。

  • 左右典戎卫

    东宫警卫机构。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左右卫率府为左右典戎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知礼仪院

    官名。宋置,见“礼仪院”。

  • 神乐署

    清朝乐部所属之机构。掌管郊庙祠祭奏乐事务。乾隆十九年(1754)改神乐所置,设署正,署丞为长官。下设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五人,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宣统三年(1911)并入典礼院。官署名。清置,

  • 司环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环人中士四人,掌迎送宾客并为之守卫,负责人员器物的安全。北周仿《周礼》之制置司环中士,正二命;司环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宾部中大夫。

  • 小匠师上士、中士

    官名。见“匠师中大夫”。

  • 拜达生

    官名。清代至民国时期蒙古每旗设拜达生,掌王府内的会计、保管、建筑、仪仗等事项。

  • 太子右赞善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掌赞谕道德、侍从文章。秩正六品。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置,员一人,隶詹事院。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薨,詹事院改徽政院,罢。其后置废不详。明、清称右赞善。

  • 永兴宫使

    官名。辽朝永兴宫长官。总领永兴宫所属军民事务。汉人亦有任此职者。下置副使、太师、太保、世烛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