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

宰相职衔。唐朝初年以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共知政事,皆为宰相,中书、门下省长官中书令、侍中皆为正三品官,太宗贞观十七年(643)令太子太保萧瑀、太子詹事李勣同知政事,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于中书令、侍中,得出入政事堂议政。其后,非两省长官而受诏预知政事者,皆加此号,得入政事堂议政,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亦不例外,后为副相职衔。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同东西台三品,咸亨元年(670)复;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为同鸾台凤阁三品,中宗神龙元年(705)复; 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为同紫微黄门三品,五年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大历二(676)升中书令、侍中为正二品,此号不复用。


官名。唐置,即宰相。唐初沿用隋制,以三省长官(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即宰相 之职。其后,因太宗曾为尚书令,臣下不敢居其职,于是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号为宰相。因其品位高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因这些人本官品位低,使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三省长官为三品,加此称等于说与三省长官一样。后来三省长官升为正二品,此称不能适用,于是又改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见《新唐书·百官一·宰相之职》。

猜你喜欢

  • 中郎将

    官名。秦、西汉为中郎长官,秩比二千石,隶郎中令 (光禄勋)。职掌宫禁宿卫,随行护驾,协助郎中令 (光禄勋) 考核选拔郎官及从官,亦常奉诏出使,职位清要。后又专设五官、左、右中郎将分领中郎、常侍侍郎,谒

  • 谘议官

    官名。明洪武三年在王府置谘议官,掌谘谋众事。见《明史·职官四》。

  • 行台省尚书右丞

    官名。北魏始置,东魏、西魏、北齐沿置。隋、唐行台尚书省置,皆一员,隋朝为视从四品; 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为正四品下,诸道行台尚书省为从四品下。与左丞掌分司纠正省内。高祖武德五年至九年 (622—62

  • 军械局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置,以局长为主官,局内分设枪炮、材具二科。北洋政府时期改称“军械司”,参见该条。

  • 参注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规定之一,即“参选”,见该条。

  • 司隶

    ① 官名。(1) 《周礼·秋官》属官,设中士二人,下士十二人。职掌管理使役奴隶刑徒,捕治盗贼,负责王宫及郊野馆舍的治安。西魏末、北周复置,隶秋官府。以司隶下大夫、小司隶上士为正副长官。辖掌罪隶、掌走隶

  • 监营

    官名。郑成功设。其军队分为五军,下辖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各镇设有监营,负责政务工作。有总理监营、左、右协理监营等。由总理监营统管其他各监营,出师时同处镇提督、统领同行。

  • 宗国

    春秋战国时之同姓诸侯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

  • 守刺

    太守和刺史。《宋史·胡寅传》:“遴选守刺,久于其官。”

  • 盐法道

    官名。明清道员之一。明景泰七年(1456)设,由广西按察司之分巡道兼管所属盐课司。其后山西、山东、浙江、福建、云南及延缓、固原等处,或由分巡道,兵备道兼管盐法,或由专设道员管理盐法。清朝沿设。凡不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