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八旗官学

八旗官学

学校名。清朝八旗子弟进学之处。顺治元年(1644)置。初定每旗一所。康熙五十年(1711)改为每二旗一所,雍正六年(1728)复旧。每所设助教三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 教习七人,满洲一人,蒙古二人,汉四人; 额外二人,汉员。分教满语、骑射、汉学等课艺。每所学生满洲六十名,蒙古二十名,汉军二十名; 下五旗包衣学生,满洲六名,蒙古二名,汉军二名,入学者皆为文职五品、武职三品以上官员之子弟,十年期满,分别选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隶学部。


清代八旗旗民子弟学校。清初每旗设一所,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改为二旗共设一所。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后复改为每旗一所。各旗官学各设助教满二人,蒙古一人,教习满一人、蒙古二人、汉四人,额外教习二人,均为汉人。学生名额每学定满学生六十名,蒙古学生二十名,汉军学生二十名。下五旗每旗添设“包衣”学生,满六名,蒙古二名,汉军二名。凡满、蒙、汉文职五品,武职三品以上者,均准挑取子弟入八旗官学肄业。由满、蒙、汉助教、教习、分教满、蒙、汉文课程,并规定年满十三岁者学习步箭,满十六岁者学习马箭,每年春秋定期考试,十年学习期满,分别选用。

猜你喜欢

  • 土县丞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云南、贵州等省设有,设于县或土县内。正八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云南省置五人:楚雄、平彝、新平、蒙化厅

  • 朝冠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冠胎高耸,略呈圆锥形,上有顶珠为饰,乃最尊之礼冠。冬称暖帽,夏称凉帽。凡遇殿廷朝会,坛庙祭祀等隆重典礼戴用。有帝后之冠与品官之冠。皇冠顶金龙三层,饰以东珠、大珍珠,冬用薰貂、玄狐

  • 左司隶

    官名。十六国汉刘聪置。左司隶部行政长官,领户二十余万,位次尚书仆射。见《晋书·刘聪载记》。

  • 左民都

    “左民都令史”省称。唐人修《隋书》,避唐太宗讳,改称“左户都”。

  • 京师地方审判厅厅丞

    官名。清末置,为京师地方审判厅主官,见“京师地方审判厅”。

  • 三槐

    三公于外朝所立之位。《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相传周朝宫廷外植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面三槐而立。后成为三公的代称。《晋书·荀崧传》: “生有三槐之望,没无鼎足之名。”

  • 主吏

    官名,即功曹。秦置,西汉因之。掌官府人事,居掾属之首。丞相掾属有西曹主吏。官名,其职即功曹,秦和汉初置,掌官府人事,居掾属之首,全名为主吏掾,省称主吏。《史记·曹相国世家》:“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

  • 五都

    (1)战国时齐国曾用五都之兵灭燕,五都可能是临菑、平陆、阿、即墨和莒,各设有选练的常备军,其性质相当于其他各国的郡。(2)西汉时除京师以外,有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五个商业比较发达的都会,合称五都

  • 典农令

    官名。北齐、隋置。见“典农署”。

  • 捕役

    旧指州县衙门担任缉捕事务的差役。亦称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