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寺

光禄寺

官署名。北齐置为九寺之一,设卿、少卿、丞各一员。职掌宫殿门户、帐幕铺设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事务。领守宫、太官、宫门、供府、肴藏、清漳、华林等署及东园局。隋朝沿置,唯掌祭祀及朝会宴享酒食之供设,其政令仰承礼部。历代因之。领太官、肴藏、良酝、掌醢等署; 文帝开皇三年(583)曾并入司农寺,十二年复置。初设卿、少卿各一员,丞三员,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少卿增为二员。唐、五代沿置,改肴藏为珍羞,丞减为二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宰寺,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膳寺,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北宋初掌供祭祀用品及点馔、进胙,设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任,卿、少卿为寄禄官,不预寺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复沿唐职掌,设卿、少卿、丞各一员,领太官、法酒库、内酒坊、太官物料库、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乳酪院、油醋库、外物料库等署。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并入礼部,绍兴二十三年(1153)复置,孝宗隆兴元年(1163)并入太常寺。辽朝改名崇禄寺,为南面官署。金朝不置,以其职归宣徽院。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掌起运米曲诸事,领尚饮、尚酝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种事,隶宣徽院,二十五年拨隶礼部,三十一年复隶宣徽院。初设卿一员、少卿三员,二十年改名尚酝监,二十三年复旧,设卿二员,少卿、丞各一员,二十四年增少卿为二员; 仁宗延祐七年(1320)以后定置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改宣徽院置,八年改名光禄司,三十年复名寺。置卿一员,少卿、丞各二员。领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及典簿厅。初又领尚食局、供需库、法酒库、孳牧所等,寻罢各局库,置司牲司; 改孳牧所为司牧司,后改司牧局,嘉靖七年(1528)省;万历二年(1574)又设银库。职掌宫廷膳食、祭祀、宴享之供设,政令听于礼部。然当时又假御膳为名,令各省额解银、米、牲口、野味、果蔬等不经户部,直送本寺,甚至令尚膳监宦官提督寺事,任意支取钱粮,縻费甚巨,厨役窜名其中者达数千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机构略同,后省司牲司,又设督催所、当月处、黄册房等。设卿满、汉各一员; 少卿满一员、汉二员,康熙三十八年(1699)减一员; 丞汉一员,康熙三十八年省。乾隆十三年(1748)始命满大臣一人兼管寺事,由皇帝特简。职掌因唐制,唯掌祭祀、朝会酒会之供设,宫廷膳食改隶内务府,故经费有限,职权较轻。顺治初凡事由礼部具题,札寺遵行,十年寺务归礼部,十五年仍归本寺,十八年钱粮由寺奏销,府州县考成仍归礼部; 康熙三年钱粮改储户部,十年复以礼部精膳司所掌归本寺。光绪二十四年(1898)省入礼部,寻复置,三十二年仍省入礼部。


官署名。南北朝时梁设光禄寺,掌膳食;其长官称光禄(寺)卿。北齐设光禄寺,置卿和少卿,兼管皇室膳食帐幕。唐朝的光禄寺,掌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宋、明、清的光禄寺,其职掌大体与唐代相同。详见“光禄”条。

猜你喜欢

  • 州军府禁防参军

    官名。《宋书·州郡志一》载:“秣陵令……(晋)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移治京邑,在斗场。晋恭帝元熙元年(公元419年)省扬州禁防参军,县移治其处。是东晋时扬州有禁防参军,至晋亡前一年始省。

  • 私人

    卿大夫属吏。即家臣。《诗经·大雅·崧高》:“王命傅御,迁其私人。”毛亨传: “私人,家臣也。”

  • 宥恤司

    官署名。清末法部八司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办理赦典,颁降条款,清理广狱,并复核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刑事民事案件。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五人。官署名。清末置,属法

  • 工部冬官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工部的主官,全称为殿前工部冬官,设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参见“朝内六部”。

  • 酒坊副使

    官名。宋朝改内酒坊副使置,属东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废。

  • 大理院卿

    官名。清朝置大理院,其官有正卿和少卿。正卿掌申辩冤枉,审判定罪,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审判,统一法权。少卿为卿之佐官,为副长官。见《清史稿·职官六》。

  • 豸史

    御史的别称。因御史之冠为獬豸冠,故有此别称。《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注:“《异物志》曰: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

  • 圣嗣

    对太子及皇子王的尊称。《后汉书·李固传》:“又即位以来,十有余年,圣嗣未立,群下继望。”

  • 典东刑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东王府典官之一,掌刑法,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将军。

  • 榷场兼酒使司

    官署名。金朝榷场与酒税相兼者称榷场兼酒使司。管理贸易及酒税。根据课税数额定立官吏人数。长官为酒榷场使,秩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