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虑县

林虑县

东汉延平元年 (106) 改隆虑县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建安十七年 (212) 改属魏郡。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废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复置,后为林虑郡治。隋属魏郡。唐属相州。金贞祐三年 (1215) 升为林州。


古县名。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改隆虑县置,治今河南省林州市。属魏郡。三国魏属朝歌郡。晋属汲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废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历属林虑郡、相州、岩州、魏郡。唐、宋属相州。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林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降为林虑县。后又复林州、林虑县、林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林县。


猜你喜欢

  • 天隳山

    即天回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太平御览》卷166引扬雄《蜀王本纪》:“有王曰杜宇,出天隳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天隳山“玄宗幸蜀返跸之后, 土人呼曰天回(山)”。

  • 阿尔坦河

    ①亦作阿勒坦河。即今黄河上源约古宗列曲,在今青海曲麻莱东北。源出约古宗列盆地,东流会扎日卡曲、卡日曲入扎陵湖。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5:“黄河源出星宿海西巴颜喀喇山之东麓,二泉流数里,合而东南,名阿尔

  • 玄妙观

    ①又作元妙观。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四里。《明一统志》卷10常州府:玄妙观“晋建。宋名天庆,元改今名。观壁有画龙,相传仙人李怀仁所画”。②在今江苏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

  • 普文县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傣语 “普文”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1930年废入思茅县。旧县名。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治普文(今云南景

  • 庄严寺

    ①东晋永和四年(348)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梁书·侯景传》:太清三年(549),“百济使至,见城邑丘墟,于端门外号泣,行路见者莫不洒泪。景闻之大怒,送小庄严寺禁止,不听出入”。即此。②俗名木

  • 西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咸宁二县(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周至以东,铜川、韩城以南,镇安、山阳、商南以北地。清时缩小,相当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县市间地。明、清两

  • 宵城县

    亦作霄城县。西晋末置,属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北周改竟陵县。古县名。宵,又作霄。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天门市东北。属竟陵郡。北周改名竟陵县。

  • 浪穹县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浪穹千户置,属邓川州。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洱源县。古旧县名。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浪穹千户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属邓川州。明、清属大理府。1

  • 搭拉站

    又作塔拉、他拉站。清置,即今吉林敦化市东北搭拉站。《清一统志· 吉林二》 “额赫茂站” 条下: “ (鄂摩和索罗站) 过此八十里有搭拉小站。”

  • 中安镇

    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中安镇“宋置。今名中五店”。(1)在辽宁省北宁市东部。面积212.8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安,人口6000。明初筑城,定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