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岔河镇

岔河镇

①即今江苏洪泽县东三十六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山阳县西南有“岔河”。1941—1949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淮宝县治此。

②旧属如皋县,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五十二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皋县东有“岔河”。


(1)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岔河,人口 2130。以村跨朱龙河两岸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韩城公社。1961年析置岔河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芦苇。有轧钢、农机修造、木器等厂。公路接唐宝公路。(2)在江苏省邳州市北部。面积71.5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岔河,人口 5000。明永乐年间成村,地处东、西河和鱼沟三水汇流处,故名。1949年设岔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9年置镇。产小麦、稻、玉米、棉花、蚕茧。肉兔、山羊养殖业较发达。矿产有石膏、黄沙、红石、高岭土。有建材、石膏、造纸、缫丝、纸制品、木材、造船、人造大理石等厂。剪纸、农民画、民间工艺品著名。310国道和岔台、林四公路经此。古迹有汉初留侯张良所建黄石公庙遗址。(3)在江苏省洪泽县东北部,东北、东、东南临白马湖。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岔河,人口 4300。因浔河穿街分岔,故名。1949年设岔河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复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盛产鱼虾。有建材、磷肥、印刷、农机等厂。淮金、洪淮公路经此。浔河通航运。有革命烈士墓。(4)在江苏省如东县西南部,如泰运河、九洋河两岸。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8.9万。镇人民政府驻岔河,人口1万。镇因地处两河分岔处得名。1949年为岔河镇。1958年属岔河公社,1962年析建岔河镇公社,1981年复置镇。1987年岔东乡并入,2000年岔南、岔北二乡并入,2001年古坝镇并入。产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蚕茧、水产品等。有丝绸、机械、轧花、电子、容器、包装等厂。黄如掘、洋兴等公路经此。(5)在贵州省毕节市南部、岔河北岸。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岔河村,人口 3150。镇以河名。1949年分属朱昌、鸭池乡,1954年析置岔河、双寨、木来、茅草坪乡。1958年改置公社,随即并入朱昌公社。1984年改置岔河镇,双华、草坪乡和木来彝族苗族乡,1991年合并为今镇。产玉米、大豆、稻、生漆、油桐、茶叶。富煤矿。有商贸、运输、建材等业。朱木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滑国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梁书·诸夷传》:“滑国者,车师之别种也。汉永建元年,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天监十五年,其王厌带夷栗陁始遣使贡献方物。” 《方舆纪要》卷65: 滑国 “

  • 安邑

    ①古都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或说即夏县西北东下冯遗址。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春秋时属晋。《史记·夏本纪》:“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集解》引皇甫谧

  • 归德府

    金天会八年(1130)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县南)。元属河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降为归德州, 省睢阳县入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治所在商丘县(今商丘县)。辖境相当今商丘

  • 阿什河

    ①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阿城县, 土名阿什河。”②古名按出虎水、阿触胡河、阿术火河、阿勒楚喀河。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五常等市县境。源出尚志市西南,西北流,在哈尔滨市东北注

  • 嘉裕桥

    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是横跨怒江的桥梁。清 《西藏图考》 卷3: “洛隆宗在类伍齐西南,其地有嘉裕桥。” 藏语意为右脚桥。古为川藏往来要津。

  • 泸沽河

    一名孙水河。在今四川冕宁县南,为安宁河支流。《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泸沽河 “在会川卫城南八十里。源出小相公岭,流入金沙江”。《方舆纪要》 卷74冕山桥千户所: 泸沽河 “在所西。源出越嶲卫

  • 武阳渡

    ①又名辟邪渡。即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 东南武阳镇。《明史·太祖本纪》: 元至正二十三年 (1363),“太祖自将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檄信州兵守武阳渡”。即此。②

  • 中渡店

    即中渡镇。在今河南息县南八里。《金史·完颜赛不传》:兴定元年(1217),“遣兵渡淮,略中渡店,拔光山、罗山、定城等县”。

  • 白居寺

    为藏语音译。汉译为“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吉祥轮大乐寺”。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北侧。15世纪初叶创建。原属喇嘛教萨迦派(黄教), 后布敦、格鲁(黄教)等派势力先后进入,遂成为各

  • 归仁集

    即今江苏泗洪县北归仁镇。万历《宿迁县志》卷2:归仁集“在孝义乡刘武沟,万历四年知县喻文伟建”。《明史·河渠志二》:万历七年(1579),筑“归仁集堤四十余里”, 即此。清康熙二十年(1681)置巡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