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后旗
①又称东路中后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中巴颜西。
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
①又称东路中后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中巴颜西。
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弹丸礁西南约25海里。低潮露出,为一长约1海里的完整环礁。东南部有海拔0.6—1.2米之圆形珊瑚礁块。中国渔民向称五百二。1935年公布名称为无劳柴乐礁。1947年改名皇路礁
陕东、陕西的总称。唐明皇《途观陕州》诗曰:“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陕东、陕西的合称。唐玄宗《途次陕州》诗:“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即此。
在今台湾省本岛南端。旧名沙马矶头。清末即有鹅銮鼻之名。连横 《台湾通史·抚垦志》: 同治五年 (1866),“英舰笃甫号至鹅銮鼻,为番所攻。翌年,美船那威号漂至其地,亦为科亚尔社番所杀”。《台湾省通志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寰宇记》卷89丹徒县:西浦,“《南徐州记》云:京口旧名项口。《异苑》云:交州阮郎,晋永和中出都至西浦泊舟”。《宋书·五行志四》:东晋太元十七年(392),“京口西浦,亦涛入杀人”。
一名刘成山砦。在今湖北咸宁市西五里。《舆地纪胜》卷66鄂州:刘成山寨“在咸宁县西五里。山周十余里,中可容数千人。四壁峭峻惟一径可入,建炎间,乡民聚浪保守,贼不能窥”。
或作阿母尼额枯山。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布哈河发源于此。《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西北二百余里,有阿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番语称祖为‘阿木尼’”。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清沥江 “在府西南六十里。源出老山,经府西三十里之巩溪,又经府西十五里之丫山,分二泒,一为府西南十里之官陂水,一为古江。官陂江又分二泒: 一为府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移风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贞观元年 (627) 废。
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攻下契丹寰、朔、云、应等州,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契丹复陷寰州,杨业欲“领兵出大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