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黎县

昌黎县

①亦作昌辽县。东汉改交黎县置,为辽东属国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交黎县应劭注: “今昌黎。” 三国魏改属昌黎郡。北齐废。

②唐贞观八年 (634) 置,为崇州羁縻州治。初置在营州境,契丹陷营州,徙治于潞县之古潞城 (今河北三河市西南)。后废。

③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广宁县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昌黎县。元至元七年 (1270)废,十二年 (1275) 复置,属滦州,寻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东汉改交黎县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属辽东属国都尉。三国魏属昌黎郡。北齐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北部,东临渤海。属秦皇岛市。面积 1212 平方千米。人口54.7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昌黎镇。隋、唐为卢龙县地。唐营州柳城县曾侨置于此。辽太祖为安居定州俘户置广宁县于此,并为营州治。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营州,广宁县改属平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广宁县为昌黎县,取东汉昌黎县(今辽宁义县)旧名。寓“黎民百姓昌盛兴旺”之意而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抚宁县,十二年复置,属滦州,后改属永平路。明、清属永平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后改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为专员公署驻地(1958年迁驻唐山)。1960年改属唐山市,1961年复属唐山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划归秦皇岛市。地处燕山山地丘陵区南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沿海沙丘连绵,多洼地。有滦河、饮马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稻、玉米、甘薯、高粱、花生。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盛产葡萄、苹果、桃、梨及鱼、虾等,素称“花果之乡”、“鱼米之乡”。特产“昌黎猪”。工业有酿酒、建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为民间艺术“地秧歌”、“跑驴”发源地。京哈铁路经此,有205国道和抚乐、昌卢等公路。古迹有源影寺塔、五峰山韩文公祠等。有黄金海岸、碣石山游览区和国际滑沙游乐运动中心。


猜你喜欢

  • 林墩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6莆田县: 林墩 “嘉靖中,戚继光大破倭贼于此。《海防考》: 平海卫墩台有小澳、石狮、蛎前、新浦、三江、埕口、崎头、澄港、湖边、石城、蔡山、石井等十二座”。在今福

  • 屿山寨

    在今浙江平阳县南鳌江镇屿山村。《方舆纪要》卷94平阳县:屿山寨“在县东北壮士所东南,临海口。贼从此突入,则西犯天仙、南犯双峰诸乡、北犯所城,为备御要地”。

  • 矮岐山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5日照县: 竹子河 “源出县西南五十里之矮岐山”。《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引 《县志》 谓 “顶有双峰,竹子河发源于此”。

  • 和亭铺

    亦作禾亭墟。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二十里禾亭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宁远县东北有和亭铺。

  • 石燕山

    ①在今湖南嘉禾县北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燕山“山巅有石壁,夏秋间雨过,坠石如燕,可入药”。②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

  • 白沙岛

    旧名镇海屿。又名北山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明曾在此设防。在台湾海峡东南部、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故名。明代曾设防,称镇海屿,又称北山屿、赤崁仔。为澎湖湾东北屏障。面积14

  • 夏家堡子

    即今辽宁清原满族治县西北夏家堡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图: 东南有夏家堡。

  • 石狮垭山

    在今四川重庆市北。《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石狮垭山“在县北九十里。二山峭峙,四壁绝险,中盘小径,分渝、合之界”。

  • 博陵

    ①又名博关。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三十里。《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齐威王六年 (前351),“晋伐我,至博陵”。即此。汉至唐为博平县治。②东汉桓帝父刘翼之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

  • 马务镇

    北宋置,即今甘肃岷县东马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