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鸿门宴

鸿门宴

指刘邦去见项羽,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设宴款待。项羽谋士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想在鸿门宴上谋害刘邦。后以此典比喻预设圈套,阴谋害人的计策或场面。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初为泗水亭(今江苏沛县东)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起义,刘邦在沛吏萧何、曹参等支持下,起兵响应称沛公。陈胜死,刘邦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随后,项羽大军也来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使人密告项羽,说刘邦想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将占有秦宫珍宝。项羽大怒,准备与刘邦拚杀。刘邦因张良与项羽叔父项伯的私人关系,请项伯与项羽传话,缓和紧张局势。刘邦在一天清早就带着一百多骑随从到达鸿门见项羽,道歉说:“我与将军协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够先进入关中摧毁秦朝,得以在这里再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散布流言蜚语,使将军与我产生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事;不然,我项羽何至这样。”项羽留刘邦喝酒。项羽、项伯向东坐,亚父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向北坐,张良向西陪坐。范增多次看着项羽,多次举起他所佩带之玉块暗示项羽下令刺杀刘邦,项羽默然,没有反应。此典又作“鸿门”。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12页:“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尊称仅次于父亲)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jué绝,古时佩带玉器,圆形有缺口)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例句】: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文选·潘岳〈西征赋〉》:“籍含怒于鸿门,沛局蹐而来王。” 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词语鸿门宴】  成语:鸿门宴汉语词典:鸿门宴

猜你喜欢

  • 半涂而罢

    同“半涂而废”。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见“半途而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词语半涂而罢】  成语:

  • 歼良歌黄鸟

    源见“秦穆杀三良”。痛斥暴君,哀悼被残害的贤良。柳亚子《赠王若飞夫人》诗:“歼良谁赎歌《黄鸟》,家祭无忘告赤旗。”

  • 赋能讽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闲意。”汉武帝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以讽仙

  • 凭几之诏

    源见“凭几”。指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孝宗凭几之诏,仅命三辅臣受遗,而不及刘 戴二公,则内外亲疏之别也。”偏正 依靠着几案发布的诏令。指皇帝临终遗诏。语出明·沈德符《野获篇·礼

  • 文伯羞鳖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

  • 下石

    “落井下石”的省称。比喻乘人之危,再加以打击陷害。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阱( ㄐㄧㄥˇ jǐng 井):井。又宋代陆游《感兴》诗:“下石

  • 无何有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又《列御寇》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无何有乡”即“无所有乡”,也就是说一无所有的地方。庄子用指

  • 惺惺相惜

    同“惺惺惜惺惺”。柳残阳《断肠花》第三四章:“当然,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份呢!”见“惺惺惜惺惺”。柳残阳《断肠花》34章:“当然,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但是,又何尝不

  • 画地饼

    源见“画饼充饥”。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聊供自慰之物。宋周孚《元日怀陈道人并忆焦山旧游》诗:“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

  •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并列 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