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犯天下之不韪

犯天下之不韪

左传.隐公一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韪:对,是。后以犯天下之不韪谓公然去敢干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得冒天下之大不韪。”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自正始以来,大义不明……遂使嵇绍之贤,且~而不顾。”


【词语犯天下之不韪】  成语:犯天下之不韪汉语词典:犯天下之不韪

猜你喜欢

  • 初生之犊不怕虎

    同“初生之犊不惧虎”。《封神演义》七三回:“天祥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催开战马,摇手中枪冲杀过来。”主谓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毫无畏惧。《封神演义》73回:“天禅年方十七岁,

  • 不宁惟是

    宁:助词,无义。惟:只是。是:这样。 不只是这样。犹言“不但如此。”语出《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八:“周益公(必大)《三忠堂碑》,殆与欧、苏争光。不

  • 茅焦脱衣谏

    汉.刘向《说苑.正谏》:“秦始皇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

  • 向隅而泣

    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隅:墙角。原指未能参加饮酒而在一旁哭泣。后因以“向隅而泣”作为形容孤独、绝望的悲泣的典故。宋.洪迈《夷坚丁志.王从

  • 数典忘祖

    比喻忘本。公元前527年,晋国以荀跞、籍谈为正、副使节,到洛阳去参加穆后的葬礼。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设宴招待荀跞一行。席间,周天子问,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何以晋国独无。荀跞让副使籍谈回答。籍谈

  • 牵肘

    同“掣肘”。唐元稹《夫远征》诗:“秦强赵弱括敌起,括虽专命起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词语牵肘】   汉语大词典:牵肘

  • 碧落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碧落”,一般用作天上的代称。道教所说的东方第一天始青天,有碧霞遍满,故

  • 燕幕

    同“燕巢于幕”。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列强在华,拔帜竖帜,均势之局,乃具规模……惟是燕幕之惨,志士寒心;牛后之羞,壮夫切齿。”【词语燕幕】   汉语大词典:燕幕

  •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涯:边际,界限。知( ㄓˋ zhì ):同“智”,知识。 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语出《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陆德明释文:“知,音智。”南朝.

  • 清浅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后因以“清浅”指银河。唐李白《游太山》诗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唐孟郊《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词语清浅】   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