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橘中二老”。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寿晏云心》词:“赋长篇,赓短韵,剩谈丛。乱来风日自美,一橘两衰翁。”
《北堂书钞》卷四十五“愤气生虫”引《东方朔别传》:“孝武皇帝时,上行甘泉,至长陵平阪上,驰道中有虫伏地,而赤如生肝状,头目齿鼻尽具。上令朔视之。还曰:‘怪哉!’上曰:‘谓何也?’曰:‘秦始皇拘系无道,
同“鲈鱼脍”。唐李白《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词语鲈鱼鲙】 汉语大词典:鲈鱼鲙
同“五行俱下”。《旧唐书.欧阳询传》:“虽貌甚寝陋,而聪悟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晋书.左思传》:“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齐王同命为记室督,辞疾,不就。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西晋.左思博学多才,曾构思十年,作成《三都赋》
约束自身,修养德行。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又:“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
《世说新语.赏誉》:“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南朝梁.刘孝标注:“秀才,蔡洪也。《集》载洪与刺史周俊书曰:‘……张畅字威伯,吴郡人。稟性坚明,志行清朗,
同“卧薪尝胆”。柳亚子《寄刘思慕衡阳一首》:“山阳忍便侪闻笛,海澨终期尚卧薪。”
参见:陈平六奇
源见“同舟共济”。喻同遭逆境,共图解救。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宋陈亮《谢赵同知启》:“鼓同舟遇风之势,成披云睹日之功。”【词语同舟遇风】 成语:同舟遇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