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齿丹

龙齿丹

《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龙齿丹

药方名称龙齿丹

处方龙齿1两,附子(炮,去皮脐,切片,姜汁浸1宿)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酸枣仁(炒,去壳,别研)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官桂(去皮,不见火)1两,琥珀(别研)1两,南星(锉,姜汁浸1宿)1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紫石英(煅,醋淬7遍)半两,沉香(别研)半两,熟地黄(酒蒸,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心血虚寒,怔忡不已,痰多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不拘时候,用枣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

杨氏家藏方》卷二:龙齿丹

药方名称龙齿丹

处方紫苏子1两,龙齿半两,石菖蒲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铁粉(别研)半两,木香半两,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橘红半两,白花蛇(酒浸1宿,取肉,焙干称,炙黄)半两,朱砂(别研,留少许为衣)半两,天麻(去苗,酒浸1宿,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天南星(汤浸,薄切片子,生姜汁制1宿)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全蝎1分(去毒,炒),龙脑半钱(别研),麝香1分(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研者药和匀,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因惊神志恍惚,久而成痫,时发时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空心薄荷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猜你喜欢

  • 艾煎茯苓散

    药方名称艾煎茯苓散处方艾,茯苓末1钱。功能主治别处无汗,独心孔1片有汗者。用法用量以艾煎汤,调茯苓末服。各家论述此是心火自旺,膈有停饮,火热蒸其湿饮,故令此处有汗。茯苓甘而淡,甘能养心,淡能渗湿;艾叶

  • 凉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凉心散药方名称凉心散处方青黛硼砂黄柏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各6克(煅)风化消3克冰片0.6克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清心热,泻脾火。治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处肿突,

  • 飞生丸

    《普济方》卷三五六:飞生丸药方名称飞生丸处方蛇蜕皮、飞生皮、马衔。功能主治产难。用法用量取蛇蜕皮着衣带中,鉴鼻击衣带,临欲产时,左手持马衔,右手持飞生皮,令易产。摘录《普济方》卷三五六《外台》卷三十四

  • 黄龙丸

    《丹溪心法》卷一:黄龙丸药方名称黄龙丸处方雄黄15克硫黄消石各30克滑石明矾各15克 好面120克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一切暑毒。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白汤下。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 四磨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卷二:四磨汤药方名称四磨汤别名四磨饮(《杏苑生春》卷六)。处方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功能主治破滞降逆,补气扶正。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用法用量上四味,各浓磨水,取3

  • 艾叶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饮药方名称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 腹疝汤

    药方名称腹疝汤处方人参、黄耆、茯苓、白术、炮附子、沉香、木瓜、羌活、川芎、紫苏、甘草。功能主治通调脏气。主疝气腹痛,即五脏疝不干睾丸者。用法用量加姜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 归地滋阴汤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归地滋阴汤药方名称归地滋阴汤处方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炒透)1.8克-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

  • 人参酒

    药方名称人参酒处方人参30g 白酒1200ml炮制1.用纱布缝一个与人参大小相当的袋子,将人参装入,缝口;2.放入酒中浸泡数日;3.之后倒入砂锅内,在微火上煮,将酒煮至500~700ml时,将酒倒入瓶

  • 苍耳丹

    药方名称苍耳丹处方苍耳草(去根)不拘多少。制法水洗净,少干,不犯铁器,截断,捣,取自然汁,去荄滓,夏布漉过,桑柴慢火熬成膏,膏将成如稠粥时,约膏1斤,入蜂蜜4两,木瓜末2两,和匀,又入自然姜汁2两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