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阳和汤

阳和汤

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药方名称阳和汤

处方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药理作用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备注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摘录外科全生集

郑艺文方:阳和汤

药方名称阳和汤

处方地黄30克,鹿角胶9克,上肉桂3克,甘草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阳虚血亏,阴寒内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艺文方

猜你喜欢

  • 清胃败毒散

    药方名称清胃败毒散处方赤芍归尾甘草黄芩连翘花粉荆芥酒大黄金银花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阳明蕴热,耳后腮边忽然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 黄柏饮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柏饮药方名称黄柏饮处方黄柏2两(去粗皮)。功能主治鼻中热气生疮,有脓臭兼有虫。用法用量上以冷水浸1-2日,绞取浓汁1盏服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圣济总录》第七十:黄柏饮药

  • 地骨酒

    药方名称地骨酒处方新地骨皮(洗净)。制法捣自然汁(无汁则以水煎汁)。功能主治小便出血。血淋。用法用量每服1盏,加酒少许,食前温服。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简便方》,名见《仙拈集》卷二

  • 当归导滞散

    药方名称当归导滞散别名当归导气散处方川大黄1两,川当归1分,麝香少许。制法上除麝香另研外,为极细末,研匀。功能主治落马坠车,打扑损伤瘀血,大便不通,红肿青黯,疼痛昏闷,蓄血内壅欲死。用法用量当归导气散

  • 芥子丸

    药方名称芥子丸处方芥子2升。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脐腹绞痛。用法用量每服7丸,寅时井花水送下,日2次。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圣济总

  • 二母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二母散药方名称二母散别名二母汤(《万氏女科》卷三)。处方知母贝母 白茯苓人参各15克桃仁杏仁(并生用,去皮、尖)各7.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

  • 薄荷蜜

    药方名称薄荷蜜别名薄荷煎处方薄荷自然汁、白蜜各等分。功能主治舌上生白苔,干涩,语话不真。用法用量薄荷煎(《医统》卷六十四)。摘录《三因》卷十六

  • 回生救苦上清丹

    药方名称回生救苦上清丹处方白僵蚕(焙存性)1钱,生硝尖5分,煅硝尖5分,白硼砂5分,明矾2分,熟矾2分,海螵蛸3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咽喉十八种急症。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上。吐

  • 奠安汤

    《医学集成》卷二:奠安汤药方名称奠安汤处方黄耆2两,焦术2两,故纸3钱,肉桂2钱,丁香2钱。功能主治体虚中寒,逆冷吐泻,又加烦躁。摘录《医学集成》卷二《辨证录》卷五:奠安汤药方名称奠安汤处方人参3钱,

  • 龙虎双降散

    药方名称龙虎双降散处方大黄6两,天花粉6两,元参10两,麦冬5两(去心),滑石5两,银柴胡2两,荆芥2两,丹参2两,白芍3两,石膏3两。制法上为净末,和匀。功能主治时行瘟疫,失心癫狂,一切火热蕴结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