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豉心丸

豉心丸

《古今录验》引杨孔思方(见《外台》卷五):豉心丸

药方名称豉心丸

处方香豉5合(熬令色变),常山2两,大黄3分,附子2分(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当勿食,比至发来,令服30丸,疟不止,亦可至40丸,疟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听之;若腹中实,欲下亦无妨,常有验。

注意忌生葱、生菜。

摘录《古今录验》引杨孔思方(见《外台》卷五)

《圣惠》卷五十二:豉心丸

药方名称豉心丸

处方豉心1两(炒干),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锉),川升麻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实疟,寒热,心膈烦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豉心丸

药方名称豉心丸

处方鼓(微炒)1合,大黄(生用)1两半,常山3分,升麻半两,附子(小者,炮裂,去皮脐)1枚。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疟。

用法用量每服7丸,发前米饮送下,吐后更干咽7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豉心丸

药方名称豉心丸

处方豉心2两,黄连(去须)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风目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惠》卷十四:豉心丸

药方名称豉心丸

处方豉心1合,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川升麻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余毒不散,寒热往来,变成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四

猜你喜欢

  • 核桃肉粉

    药方名称核桃肉粉处方核桃肉3枚 山慈菇5克 黄酒适量制法将核桃肉捣烂,山慈菇研末,调匀即成。功能主治补气化痰,清热解毒,抗肿瘤。适用于乳腺炎。用法用量每日2次黄酒送服。摘录《民间方》

  • 阿魏麝香散

    药方名称阿魏麝香散处方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雄黄9克 野水红花子120克神曲(炒)人参白术(生)各30克肉桂1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覃,诸积,痞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

  • 辰砂化痰圆

    药方名称辰砂化痰圆处方白矾(枯过.别研)、辰砂(飞研),各半两;南星(炮)一两,半夏(洗七次.姜汁捣.作僸)三两。炮制白矾、半夏僸、天南星为末,合和匀,用生姜汁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末为衣。功

  • 桂心粥

    《养老奉亲》:桂心粥药方名称桂心粥处方桂心(末)1两,粳米4合(淘研)。功能主治破冷气。主老人噎病,心痛闷,膈气结,饮食不下。用法用量上以米煮作粥半熟,次下桂末调和,空心服,每日1次。摘录《养老奉亲》

  • 饿虎散

    药方名称饿虎散处方人参1钱,豆蔻1个,僵蚕7个,良姜2钱,甘草(炙)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寒后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1钱,木瓜汤送下;或粟米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 乌药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乌药散药方名称乌药散处方乌药30克木香30克 桂心30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蓬莪术30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上攻,心腹疼痛不可忍,神情闷乱。用

  • 更苏膏

    药方名称更苏膏处方南星1个,半夏7个,巴豆5个(去壳),麝香半钱。制法上为细末,取腊月猪脂为膏。功能主治一切不测恶疮欲垂。用法用量令如不痛疮,先以针刺破,候忍痛处,使以儿乳汁同调贴之。摘录《中藏经》卷

  • 豆姜汤

    药方名称豆姜汤处方黑豆1合(拣择紧者,拭令净),生姜半两。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心烦壮热。霍乱后,烦躁卧不安。用法用量以浆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分温3服。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四

  • 桂芸膏

    药方名称桂芸膏处方桂(去粗皮)1两,芸薹子(研)1两,白芥子(研)1两,木鳖子(去壳,研)1两,大黄(锉)1两,败龟甲(酥炙)1两,虎脑骨(酥炙)1两,赤狗脑骨(烧灰)1两。制法上为末,每用小黄米粥于

  • 保元地黄汤

    药方名称保元地黄汤处方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