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益地黄丸

补益地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补益地黄丸

药方名称补益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30~60克五味子30克鹿角屑30~60克(微炒)远志(去心)30克 桂心30克 巴戟30克天门冬(去心,焙)45克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石龙芮30克肉苁蓉30~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补益地黄丸

药方名称补益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鹿角屑1两(微炒),远志1两(去心),桂心1两,巴戟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石龙芮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猜你喜欢

  • 清解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清解汤药方名称清解汤处方薄荷叶12克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治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用法用量水

  • 纯阴化阳汤

    药方名称纯阴化阳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3两,肉桂2分,车前子3钱。功能主治阴亏之至,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独口不渴,服甘淡渗泄之药皆无功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

  • 浸熨汤

    药方名称浸熨汤处方木通1两,生姜1两,葱白七茎,陈橘皮1两,川椒半两。制法上都细锉。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用法用量以水2大碗,煎至7沸,去滓,倾入盆内。看冷暖,坐儿于盆中浸之;将滓于儿脐下熨之。立通。

  • 九物大黄薄贴

    药方名称九物大黄薄贴别名大黄薄贴处方大黄3两,黄芩3两,白芷2两,寒水石5两,白蔹5两,黄柏2两,石膏3两,赤石脂3两,黄连3两。制法上药治下筛,以3合投粉糜2升中和之。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用法用量大黄

  • 胡粉膏

    《圣惠》卷三十六:胡粉膏药方名称胡粉膏处方胡粉3分,黄连3分(去须),甘草1钱(炙微赤,锉),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末,用腊月猪脂,调令得所。功能主治紧唇疮,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以少许,涂于疮上

  • 防风天麻丸

    药方名称防风天麻丸处方防风1两(去芦),天麻1两,升麻1两,白附子1两(炮),定风草1两,细辛1两(去苗),川芎1两,人参1两(去芦),丹参1两(去芦),苦参1两(去芦),玄参1两(去芦),紫参1两(

  • 降火清金汤

    药方名称降火清金汤处方黄芩(炒)1钱半,山栀(炒)1钱半,知母(炒)1钱,贝母(去心)1钱,桑白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桔梗1钱,橘红8分,茯苓1钱,甘草4分。功能主治火喘。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

  • 茯苓导水汤

    《医宗金鉴》卷四十六:茯苓导水汤药方名称茯苓导水汤处方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砂仁苏叶陈皮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妊娠水肿胀满,喘而难卧。用法用量水煎服。胀甚者,加桔壳;腿脚肿者,加防己;湿喘者

  • 参耆羚角汤

    药方名称参耆羚角汤处方羚羊角(镑)1两,防风1两,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人参1两,黄耆1两半,茺蔚子1两半,知母1两半。功能主治风牵眼偏斜外障。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 和气安胎汤

    药方名称和气安胎汤处方砂仁2钱(炒),黄芩1钱,紫苏梗1钱,当归身(酒炒)1钱,香附米1钱(童便炒),糯米14粒。功能主治和气安胎。主用法用量河水煎,空心服。摘录《胎产护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