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黄散

益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黄散

药方名称益黄散

处方丁香四钱(不见火),陈皮(去白)二两,甘草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呕吐不止,困乏神懒,心胁膨胀,颜色青黄,恹恹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盏,煎至五、六分,食前进,量大小加减与服。此药极有神效,不可尽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益黄散

药方名称益黄散

别名补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陈皮(去白)30克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健脾止泻。治脾胃虚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黄,疳积腹大身瘦。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三岁儿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定气饮

    药方名称定气饮处方人参3钱,白术3钱,阿胶3钱,炮姜1钱,熟附子1钱,大枣5个,炒粳米1撮。功能主治产后血晕,昏闷烦乱,卒然晕倒,口张手撒,遗尿鼾声,四肢厥冷,寸口脉微细散乱,或伏匿不至,正气大虚,微

  • 炒米面

    药方名称炒米面处方陈腊炒米。制法下锅炒脆,研筛细末。功能主治脾泻,水泻。用法用量黑糖调吃,候饥时热吃。不可稀,亦不可饮汤水,茶亦不可吃太饱,本日即愈。摘录《仙拈集》卷一

  • 参朴汤

    药方名称参朴汤处方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梨勒(炮,去核)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1分,白术3分

  • 调元健脾保肺汤

    药方名称调元健脾保肺汤处方白茯苓、人参、黄耆、牡丹皮、陈皮、沙参、白芍(酒炒)、甘草、当归、百合、薏苡仁、麦门冬。功能主治痧后面色青白,唇淡气弱,瘦弱成疳疾。用法用量大便不实,泻白色者,加木香、白术、

  • 利肺汤

    《麻症集成》卷四:利肺汤药方名称利肺汤处方茯苓、枳壳、川贝、力子、麦冬、橘红、木香、桔梗、蒌仁、桑皮、甘草、南朴。功能主治麻症湿痰气壅,满闷不食。摘录《麻症集成》卷四《幼科直言》卷五:利肺汤药方名称利

  • 加诃子四柱散

    药方名称加诃子四柱散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木香(纸包煨过),诃子半两(湿纸包炮,取皮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时加

  • 参乳丸

    《直指》卷十一:参乳丸药方名称参乳丸处方人参半两,当归1两(晒干),乳香1钱半(研)。制法上为末。山药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气不足,怔忪自汗。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枣汤送下。摘录《直

  • 麻黄二陈汤

    药方名称麻黄二陈汤处方麻黄5分,光杏仁3钱,姜半夏2钱,广橘红1钱,前胡1钱半,白前1钱半,茯苓3钱,炙草5分。功能主治夹痰伤寒。感寒邪而生痰,毛窍外闭,肺气逆满,邪气无从发泄,咳喘痰多,证情较重者。

  • 砥柱丸

    药方名称砥柱丸处方破故纸(炒)4两,杜仲(去皮,锉片,用生姜2两半捣汁,炒断丝)4两(1方加乳香、木香各4钱)。制法上为末,取核桃肉30个,去皮研和,少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腰痛。用法用

  • 鸡冠血涂方

    药方名称鸡冠血涂方处方鸡冠血。功能主治卒得浸淫疮;蜈蚣咬伤。用法用量敷患处。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