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熟干地黄丸

熟干地黄丸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焙干)120克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别研)牛膝(去苗叶,酒浸,焙)各45克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捣)肉苁蓉(酒浸,切,炒)黄耆(炙,锉)萆薢(炒)各30克 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7.5克 诃黎勒(煨热,去核)15克升麻23克

制法上一十二味,除杏仁外,捣细罗为末,入杏仁别捣,再罗匀,炼蜜和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远年伤折,忽因风气不和,于旧伤处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鸡峰普济方》卷七: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处方车前子 熟干地黄葵子鹿茸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七

兰室秘藏》卷上: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别名滋阴地黄丸(《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人参6克 炙甘草天门冬(汤洗,去心)地骨皮五味子枳壳(炒)黄连各9克当归身(酒洗,焙干)黄芩各15克 生地黄(酒洗)23克柴胡24克 熟干地黄30克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血凉血。治血弱阴虚,心火上攻,瞳子散大,视物则花,偏头肿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用茶汤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猜你喜欢

  • 酒煮木瓜粥

    药方名称酒煮木瓜粥处方大木瓜。功能主治筋急。用法用量酒、水相和,煮令烂,研作膏,热裹痛处,冷即易,1宿3-5次。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引《食疗本草》,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

  • 桔梗杏仁丸

    药方名称桔梗杏仁丸处方桔梗4两,桂4两,杏仁5分,芫花12分,巴豆8分。制法上除别研者外,为末,后与巴豆、杏仁同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

  • 槐角煎

    《杨氏家藏方》卷二:槐角煎药方名称槐角煎处方槐角4两(慢火麸炒黄黑),荆芥穗3两,菊花2两,皂角(去皮弦子,酥炙黄)1两。制法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功能主治治风凉血。主头目旋运,涕唾稠

  • 补脾神曲丸

    药方名称补脾神曲丸别名补脾丸处方神曲1两(炮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诃黎勒2两(煨,用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荜茇1两,丁香半两,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人参1两(

  • 鳖甲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鳖甲汤药方名称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酣炙黄)京三棱(锉)大腹(锉)芍药各30克当归(切,焙)柴胡(去苗)生干地黄(焙)各45克 桂(去粗皮)生姜(切片,炒)各7.5克制法上九味

  • 瓜矾散

    药方名称瓜矾散别名瓜蒂甘遂丸处方瓜蒂4钱,甘遂1钱,白矾(枯)5分,螺壳(煅)5分,草乌尖5分。制法上为末,用真麻油调令软硬得所,旋丸如鼻孔大。功能主治鼻痔。用法用量瓜蒂甘遂丸(《明医指掌》卷八)。摘

  • 碧云膏

    《圣惠》卷三十二:碧云膏药方名称碧云膏处方腊月猪脂5两(炮,去滓),铜绿1两(细研),腻粉半两。制法将药盛油瓷瓶内,以篦子搅令匀后,冷凝结为膏。功能主治眼赤烂。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热盐浆水洗眼后,涂1大豆

  • 代匙散

    药方名称代匙散处方月石1钱,石膏1钱,脑荷5分,胆矾5分,粉草3分,僵蚕(炒)5分,冰片1分,皂角(炙烟尽)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喉痹。用法用量用竹管频吹喉中。加牛黄5分更佳。摘录《景岳全书》卷

  • 红英丹

    药方名称红英丹处方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硫黄1分(细研),天雄1分(生用,去皮脐),丁香1分,虎头骨1分(生用),黄丹1分,赤小豆1升,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末,拌匀,用粟米饭为丸,

  • 连翘赤小豆汤

    药方名称连翘赤小豆汤处方连翘3钱,赤小豆3钱,银花3钱,杏仁3钱,葶苈3钱,生甘草8分,象贝2钱,广郁金2钱,生石膏6钱。制法先用陈年竹灯盏,煅炭研细。功能主治热毒乘肺,肺痈咳吐脓痰,右胁隐痛,右寸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