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气散

清气散

奇效良方》卷三十二:清气散

药方名称清气散

处方粟壳(去瓤、蒂)五味子白皮紫苏青皮款冬花枳壳(麸炒)陈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功能主治治喘急。

用法用量用慢火炒焦色,急倾水中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三:清气散

药方名称清气散

处方牛黄45克石膏45克大黄甘草(炙)白僵蚕(炒,去丝、嘴)各15克天南星曲30克朱砂9克(别研)脑子9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壅热盛,涎潮气急,烦躁不宁,身热作渴,恍惚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新汲水调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魏氏家藏方》卷二:清气散

药方名称清气散

处方砂仁白豆蔻仁 白茯苓(去皮)诃黎勒(炮,取肉用)各7.5克人参(去芦)京三棱胡椒良姜(炒)各15克檀香丁香(不见火)30克木香7.5克(不见火)干姜(炮、洗)橘红各45克甘草60克(炙)青皮(汤泡,去瓤)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挟寒,中气不和,清浊不分,停痰积冷,腹内膨胀,肠鸣飧泄,手足厥冷,脐腹疼痛,呕吐恶心,胸膈不快,困倦少力,肢节怠堕。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人盐少许,煎大枣汤调下,或用盐开水冲服亦可,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猜你喜欢

  • 减味乌梅丸

    药方名称减味乌梅丸处方半夏、黄连、干姜、吴萸、茯苓、桂枝、白芍、川椒(炒黑)、乌梅。功能主治厥明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葱白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葱白丸药方名称葱白丸处方阿胶2两,香附2两,川芎3两,当归3两,厚朴3两。制法上研为末,将胶烊化,葱白、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受寒气郁,腹痛经闭。用法用量每服3钱,熟汤

  • 荜澄茄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荜澄茄丸药方名称荜澄茄丸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

  • 化癖如神散

    药方名称化癖如神散处方蟾酥3钱,黄蜡3钱,羚羊角5分,牛黄5分,麝香3分,巴豆肉1钱,硇砂1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末,为丸如菜子大。功能主治痞块积聚。用法用量每用1丸,用扁头针,或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

  • 加味千金内托散

    药方名称加味千金内托散处方黄耆(盐水炒)、人参、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白芷、防风、川朴(姜炒)、桔梗、官桂、瓜蒌仁(去壳)、金银花、甘草节。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发散外邪,流行气血,排脓止痛,

  • 五灵散

    药方名称五灵散处方五灵脂60克川乌45克没药30克乳香15克制法上药研末服。功能主治治痛痹。用法用量每次5克,食后用白酒或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摘录《类证治裁》卷五

  • 石楠肤子酒

    药方名称石楠肤子酒处方石楠叶50g地肤子50g当归50g独活50g 白酒500ml炮制将上述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与酒共置于锅中,上火煎煮数10沸;冷却后,过滤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除风湿,和血止痒

  • 四妙汤

    药方名称四妙汤处方紫草升麻糯米各30克甘草(生)7.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摘

  • 鼓腹遇仙丹

    药方名称鼓腹遇仙丹处方白丑头末4两(半生半炒),白槟榔1斤,茵陈5钱,莪术5钱,三棱5钱,牙皂角5钱。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鼓胀。用法用量五更时冷茶送下3钱。行后随以温粥补之,忌食他

  • 枳壳糖浆

    药方名称枳壳糖浆处方炒枳壳60克升麻15克黄芪30克 红糖100克制法将上3味药加水800克,煎取500克,加入红糖即可。功能主治补气,升举脾胃清阳之气。适用于产后子宫脱垂。用法用量每次服20克,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