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沉香化气丸

沉香化气丸

《中国药典》: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25g木香50g 广藿香100g香附(醋制)50g砂仁50g陈皮50g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100g甘草50g

性状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洞天奥旨》卷十一: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1两,木香2两,白芍4两,白术8两,人参2两,黄耆8两,枳壳1两,槟榔1两,茯苓4两,香附2两,附子5钱,天花粉4两。

制法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瘤。

用法用量每日服3钱。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

《证治宝鉴》卷五: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大黄沉香人参白术神曲、条芩、竹沥、姜汁。

功能主治肺受火邪,气得炎上而致滞气逆气上气,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至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证加黄连

摘录《证治宝鉴》卷五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别名沉香顺气丸

处方陈皮2两,砂仁2两,莪术4两,广藿香4两,沉香1两,甘草2两,六神曲(炒焦)4两,麦芽(炒)4两,香附(制)2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主积滞阻郁,肠胃不畅。

用法用量沉香顺气丸(原书南京方)。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香附(炙)60两,青皮(炒)30两,三棱(炒)30两,木香15两,良姜3两7钱5分,丁香7两5钱,白豆蔻15两,九菖蒲30两,山楂(炒)30两,橘皮120两,黑丑(炒)120两,枳实(炒)60两,莪术(炙)30两,沉香15两,官桂7两5钱,砂仁30两,南星(炙)30两,茯苓30两,莱菔子(炒)30两,苍术(炒)30两,山药30两,苏叶30两,法半夏15两,干姜3两7钱5分,草果仁15两,厚朴(炙)30两,槟榔30两,神曲(炒)30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和胃化滞。主气逆胸满,肠胃积滞,脾胃虚寒,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活人方》卷二: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三棱3两,蓬术3两,大茴香3两,黑丑2两,白丑2两,陈皮2两,桑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木通2两,卜子2两。

制法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气积、食积、积痰、积饮,久滞肠胃,痞满刺痛,痛连心腹,两肋胀满,渐成痞块,膀胱寒疝胀痛,一切五积六聚,有余之气,初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午后生姜汤或砂仁汤吞服;如盛气,以茴香汤送下。

摘录《活人方》卷二

《准绳·类方》卷二: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大黄(锦纹者)1两,黄芩(条实者)1两,人参(官拣者,去芦)3钱,白术(去,芦,肥者)3钱,沉香(上好角沉水者)4钱(另为末)。

制法将前四味锉碎,用雷竹沥七浸七晒,候干,为极细末,和沉香末再研匀,用竹沥生姜汁少许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晒干,不见火。

功能主治通闭舒郁,化气通滞。主赤白青黄等色痢疾,诸般腹痛,饮食伤积、酒积、痰积、血积,跌扑损伤,五积六聚,胸膈气逆痞塞,胃中积热,中满腹胀,疟痞茶癖,及中诸毒,恶气伤寒,大便不通,下后遗积未尽,感时疫气、瘴气,并诸恶肿疮疡肿毒,及食诸般牛畜等物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小儿6分,以淡姜汤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久郁伤中,不能健运,而积热不化,津液无以下致,故大便闭结不通。大黄荡涤积热以通幽,制熟减苦泄之性;黄芩清彻积热以宽肠,炒过缓苦降之力;沉香以降气通闭也;盖郁必伤脾土,故加白术以健之;热积心伤元气,佐人参以补之;丸以竹沥,润液通闭,仍以生姜汤化下,俾液润便通,则积热自解,而津液四迄,大便无不通之患,何郁久生热之足虑者?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

普济方》卷一八一: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人参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砂仁7钱,槟榔7钱,干山药1两,石菖蒲莪术三棱3钱半,陈皮(去白)1两7钱半,青皮(去白)1两7钱半,官桂1两半,萝卜子6两(微炒),附子1斤4两(临时炒,另研),黑牵牛

制法上为末,淡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用米醋洒,再晒干。

功能主治消积聚,化宿气,疏风和胃,消酒宽中,破块磨癖。主脾胃不和,停滞不化,胸膈饱闷,呕吐恶心,腹胁膨胀,脏腑闭塞,气喘急,睡不安,一切气症。

用法用量方中石菖蒲莪术黑牵牛用量原缺。

注意孕妇莫服;日间莫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袖珍》卷二引《圣惠》: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茯苓6钱,人参6钱,木香6钱,青皮6钱,丁香6钱,沉香6钱,白术6钱,山药6钱,砂仁6钱,蓬术6钱,三棱6钱,菖蒲6钱,橘皮6钱,槟榔6钱,白豆蔻6钱,官桂1两,萝卜子(炒)1两,香附子10两,黑牵牛末18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理气分。主诸气;蛊。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袖珍》卷二引《圣惠》

《中药成方配本》: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1两,制香附1两,陈香橼1两,西砂仁2两,生甘草1两,炒六曲3两。

制法上药除六曲炒外,其余生晒,为细末,冷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理气。主肝气胃气,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次1钱5分,以开水吞服,1日2次。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猜你喜欢

  • 紫菀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紫菀散药方名称紫菀散处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茅根6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川朴消30克木通30克(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 茶调香附散

    药方名称茶调香附散处方香附子不拘多少。制法上药于木石臼内捣去皮毛,用清水或米泔浸1宿,取出控干,入无油锅内炒香熟,紫黑色为度,取出去火毒,碾为细末。功能主治肠风脏毒。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浓腊茶调下。

  • 桑枝煎方

    药方名称桑枝煎方处方先:桑枝(挫.三升)、黑豆(一升)、附子(生用.挫.五两)、茄子根(挫.一升),上四味,用水三斗,煮至一斗,滤去滓,再熬取五升。后:石斛(去根.挫)、天雄(炮裂.去皮脐)、天麻、牛

  • 酸枣仁粥

    药方名称酸枣仁粥处方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功能主治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用法用量空腹食用。摘录《饮膳正要》

  • 神效酒煎散

    药方名称神效酒煎散处方人参没药(另研)当归尾各30克甘草栝楼1个(半生半炒)制法上以酒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作四服。滓焙干,加当归末30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益气托毒,活血消肿。治一

  • 钟乳补肺汤

    药方名称钟乳补肺汤处方钟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麦门冬(去心),各三两;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参(去芦)、五味子(拣)、款冬花(去梗)、肉桂(去粗皮)、紫菀(洗去土),各二两。炮制上除白石英、钟乳外,

  • 菊花通圣散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菊花通圣散药方名称菊花通圣散处方防风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消各15克石膏桔梗黄芩各30克白术栀子荆芥穗各7.5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菊花4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暴发

  • 荸荠萝卜汁

    药方名称荸荠萝卜汁处方鲜荸荠10个 鲜萝卜汁50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鲜荸荠削皮与鲜萝卜汁一同煮开,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解毒消炎。适用于疹后伤阴咳嗽者。用法用量空腹温热服。摘录《经验方》

  • 八圣散

    《寿世保元》卷二:八圣散药方名称八圣散处方黄芩5钱,黄连5钱,黄柏5钱,蒲黄5钱,雄黄2钱,蛇蜕(炒)2钱,鸡内金2钱,白丁香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头瘟病,额大项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蓝靛根煎

  • 首乌丸

    药方名称首乌丸处方制何首乌360g地黄20g牛膝(酒制)40g桑椹70g女贞子(酒制)40g墨旱莲48g桑叶(制)40g黑芝麻16g菟丝子(酒蒸)80g金樱子70g补骨脂(盐炒)40g豨莶草(制)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