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术养脾丸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用姜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医略六书》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2两(炒),炙草5钱,苍术1两(炒),川椒2两(炒),木香1两,茯苓3两,砂仁1两(炒),干姜1两(炒)。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益脾养胃,补火温中。主胃虚寒湿,腹痛泄泻,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煎化,温下。

各家论述脾虚胃弱,寒湿内滞而不能健运,故腹痛不止,泄泻不已焉。川椒补火温中,白术健脾燥湿,人参扶元补胃气,苍术燥湿强脾土,干姜暖胃祛寒,茯苓和脾渗湿,木香调气化,砂仁醒脾胃,炙草缓中益胃也。丸以米粥,下以米饮,总取益脾养胃之功,洵为补火温中之剂。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保命歌括》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平胃散1斤,川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为末)4两。

制法上用蒜、枣2味捣成膏,和平胃散、椒末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壮胃,顺气温中。主脏寒脾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酒或米饮、盐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腌藏阴物。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猜你喜欢

  • 防桔汤

    药方名称防桔汤处方防风1钱,麦冬1两,玄参1两,桔梗3钱,甘草1钱,天花粉2钱,黄芩2钱。功能主治补水之不足,散火之有余。主火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锁精丸

    药方名称锁精丸处方破故纸(炒)青盐各120克 白茯苓五倍子各6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下元虚弱,小便白浊,或白带淋漓,小便频数。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 益肾排石汤

    药方名称益肾排石汤处方金钱草60克,车前子12克,瞿麦9克,杜仲9克,海金砂9克,川牛膝9克,王不留行9克,泽泻9克,当归尾9克,肉苁蓉9克,冬葵子9克,滑石9克,石苇9克,甘草梢6克。功能主治清热益

  • 断痢散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断痢散药方名称断痢散处方肉豆蔻丁香干姜各7.5克(炮)甘草(炙)陈皮诃子(去核)各30克 御米壳(去蒂,蜜浴,炒)9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

  • 分肢散

    药方名称分肢散处方巴豆半两(不出油),川大黄1两,朴消半两。制法大黄为末,后入巴豆霜、朴消,一处细研,用油贴起。功能主治小儿卒风,大人口眼喎斜,风涎裹心,惊痫天吊,走马喉闭,急惊,一切风热。用法用量每

  • 沉香石斛丸

    药方名称沉香石斛丸处方沉香(锉)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末)3分,山芋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肉苁蓉(酒浸,切作片子,焙)半两,五味子3分,

  • 蠲瘀煎

    药方名称蠲瘀煎处方茯苓、芎?、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栀子、土茯苓、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霉疠新书》

  • 滋阴汤

    《会约医镜》卷九:滋阴汤药方名称滋阴汤处方熟地6克淮山药4.5克麦冬(去心,微炒)2.4克当归(酒洗,去尾)3.9克白芍(酒炒)3克甘草(炙)1.8克阿胶(蛤粉炒)3克茯苓3克杜仲(淡盐水炒)3克丹参

  • 柴胡地骨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柴胡地骨皮汤药方名称柴胡地骨皮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潮热,饮食不为肌肉,黄瘁,夜卧不安,时有虚汗。用法用量

  • 加味导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导气汤处方木香3钱,川楝3钱,小茴香4钱,吴茱萸4钱,升麻2钱,巴戟天3钱,葫芦巴3钱,川椒1钱,炮姜2钱。功能主治因下部受寒凉而得之疝气,初起少腹微痛,日久生一气管,直通肾囊,不痛其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