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感应圆

感应圆

药方名称感应圆

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细研)称二两,杏仁(拣净者.去双仁者.百四十个.去尖.汤浸一宿.去皮.别研极烂如膏),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丁香(新拣者)一两半,川干姜(炮制)一两,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二十个,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细.出尽油如粉)。

炮制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馀四味捣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

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和,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热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以油单纸裹,旋圆服饵。

功能主治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不能转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

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

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

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悉治之。

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粪白臭,下痢水谷,每服五粒黍米大,干姜汤下,不拘时候。

前项疾证,连绵月日,用热药及取转并不成效者。

常服进饮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

用法用量旋圆如绿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虚实加减,温水吞下,不拘时候。大病不过三服,便见痊愈。

备注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不损胃气,亦不吐泻,止是磨化积聚,消逐温冷,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此高殿前家方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归芩参附汤

    药方名称归芩参附汤处方当归3钱5分,川芎1钱7分,茯苓2钱,人参2钱,生地2钱,香附子2钱,白术1钱5分,黄芩7分,麦冬1钱5分。功能主治妊娠恶阻渐退。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摘录《女科秘旨》

  • 蔓荆子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蔓荆子散药方名称蔓荆子散处方蔓荆子赤芍药 生地黄桑白皮甘菊花 赤茯苓川升麻麦门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内热,耳出脓汁,或耳鸣而聋。用法用量每服9克,

  • 柴苓二妙汤

    药方名称柴苓二妙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苓、赤芍、泽泻、苍术、黄柏、木瓜、续断、牛膝、杜仲。功能主治风湿,下体疼痛不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 补中虎潜丸

    药方名称补中虎潜丸处方人参1两,黄耆(蜜炙)1两,白芍(炒)1两,当归(酒洗)1两,黄柏(盐水炒)1两,山药1两,牛膝(酒炒)1两,锁阳(酒浸,炒)1-3钱,枸杞子5钱,虎胫骨(酥炙)5钱,龟版(酥炙

  • 栀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栀子散药方名称栀子散处方栀子仁15克 子芩30克龙齿60克石膏60克钩藤30克 吴蓝30克 川大黄90克(锉碎,微炒)制法上药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痫,昏迷不知人,嚼舌仰目

  • 麻黄粥

    药方名称麻黄粥处方麻黄1大两(去节)。功能主治天行1-2日。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去沫,取2升,去滓,加米1匙及豉,为稀粥,取强1升。先作熟汤洗浴,淋头100余碗,然后服粥。厚覆取汗,于夜最佳。摘录方出

  • 九味蟠葱散

    药方名称九味蟠葱散处方延胡索1两,肉桂5钱,干姜(炮)2钱,丁香1钱,茯苓6钱,甘草(炙)3钱,苍术(泔浸,炒)3钱,槟榔3钱,羌活3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散寒开结。主疝因风寒湿气,睾丸肿痛。用法用

  • 陈蒲饮

    药方名称陈蒲饮处方三岁陈败蒲1两(切细)。功能主治卒发风癫狂痫。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至7合,去滓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 芳香散

    药方名称芳香散处方香白芷1两半,龙骨1两,荆芥叶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崩漏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米饮汤调亦得。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 石韦散

    《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集验方》:石韦散药方名称石韦散别名石韦瞿麦散(《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处方石韦60克(去毛)瞿麦30克滑石150克车前子90克 葵子60克制法上五味,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清热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