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附散

姜附散

《魏氏家藏方》卷五: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附子7钱,生姜1斤,胡椒半两,丁香半两(研末,不见火)。

制法生姜1斤(肥者),取自然汁,同附子入砂器内,慢火煮,候附子化为糊,须不住用匙搅动,恐焦,直至姜汁煮耗尽,约7分取出,挑入银器内,四面摊开,顿重汤上,时复搅转,重摊过,候药9分干,可以捻不粘缀手,尽取出,捻成小饼子,顿在筛子内,或晒或焙干,碾为细末,再入胡椒丁香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寒。

用法用量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赤水玄珠》卷四: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附子1斤,生姜3斤。

制法生姜捣汁,浸香附1宿,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尽为度,为末。

功能主治膈气不通,胸膈间结块,大如拳,坚如石,呕吐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干姜(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黎勒(煨,去皮)1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脏寒,下痢白脓,心腹疠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乌梅汤空心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姜附散

药方名称姜附散

处方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青下,白下。

用法用量饮服方寸匕。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猜你喜欢

  • 二术四苓汤

    药方名称二术四苓汤处方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芩、羌活、芍药、栀子仁、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诸湿肿满,一身尽痛,发热烦闷,二便不利。用法用量水3盏,加生姜3片,灯心1撮,煎服。摘录《医统》卷十七

  • 蓖麻散

    药方名称蓖麻散处方蓖麻子20枚(去皮,别研),天浆子(去壳)10枚,生蝎30枚,石榴1枚(取却石榴子及7分,盛3味药在内,作泥球固济,烧令通赤,候药香气出即熟,取出打破球便捣罗为末,入后药3味),天南

  • 加减大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大承气汤药方名称加减大承气汤处方生川军 风化消枳实各15克 煅礞石皂荚各6克功能主治治醇酒厚味,痰热内蕴,或天气极热,盛怒不释,致发狂证。用法用量水煎,冲入猪胆汁、米醋各15毫

  • 渫白圆

    药方名称渫白圆处方附子一枚(六钱重者.生.去皮.脐),生硫黄(别研)、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一两;盆硝、玄精石,各半两。炮制上为细末,入细面三两令停,水和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膈痰涎不

  • 黑神丹

    《医方类聚》卷一一二引《烟霞圣效方》:黑神丹药方名称黑神丹处方荞面6钱,川大黄1两,槟榔1对(拣尖用),细墨4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用冷水和成,分作13-15丸,用文武炭轻火烧动。功能主治远年近日酒食积

  • 清上泻火汤

    药方名称清上泻火汤处方荆芥穗川芎各0.6克蔓荆子当归身苍术各0.9克 酒黄连生地黄藁本生甘草各1.5克升麻防风各2.1克 酒黄柏炙甘草黄耆各3克 酒黄芩酒知母各4.5克羌活9克柴胡15克细辛少许红花少

  • 加味铁落饮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加味铁落饮药方名称加味铁落饮处方生石膏3两,青龙齿1两5钱,辰茯神1两5钱,青防风1两5钱,元参1两,秦艽1两,鲜生地4两。功能主治泄肝阳。主狂病。忿郁暴怒上逆,狂躁笑哭

  • 柴苓饮

    药方名称柴苓饮处方柴胡6~9克猪苓茯苓泽泻各6克白术6~9克肉桂3~9克功能主治解表利湿。主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脉紧,表里俱病,小便不利,中寒泄泻。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如寒邪胜者,加生姜3~5

  • 雌黄丹

    药方名称雌黄丹处方雌黄(细研)1两,雄黄(研细)1两,川大黄(慢火炮黑)1两,鬼臼(去毛)1两,桃仁30个(汤浸,去皮尖,研),白头翁半两(以上并为细末,次用),麝香1分(别研),巴豆10粒(去皮心膜

  • 参归三圣汤

    药方名称参归三圣汤处方当归3钱,人参3钱,肉桂3钱,玄胡3钱。功能主治风中血脉,左半边废,口目左斜。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摘录《一盘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