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30克甘草(炙)草豆蔻茯苓(去皮)木香各15克干姜2.1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燥湿除满。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冷物。

备注方中厚朴理气燥湿,消胀除满3草豆蔻干姜生姜温中散寒;木香陈皮行气宽中;甘草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共成温中理气,燥湿除满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上

医学传灯》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杏仁半夏枳壳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陈皮

功能主治中暑,脉沉细缓。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明医指掌》卷五: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炒)8分,干姜7分,甘草(炒)6分,木香5分,陈皮8分,茯苓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水2钟,煎8分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内外伤辨》卷中: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1两,橘皮(去白)1两,甘草(炙)5钱,草豆蔻仁5钱,茯苓(去皮)5钱,木香5钱,干姜7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脾胃着寒停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厚朴汤”,无草豆蔻仁、木香

各家论述《成方便读》:夫寒邪之伤人也,为无形之邪,若无有形之痰、血、食积互结,则亦不过为痞满、为呕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凡人之气,得寒则凝而行迟,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脏以行诸气;脾恶湿,故用干姜陈皮以燥之,茯苓以渗之;脾欲缓,故以甘草缓之;加生姜者,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以上诸药,皆入脾胃,不特可以温中,且能散表,用之贵得其宜耳。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柴香散

    药方名称柴香散处方柴胡7分,黄芩7分,赤芍药5分,枳实1钱,厚朴5分,香薷5分,黄连5分,地骨皮1钱,三棱1钱,莪术1钱,玄胡索5分,甘草3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心腹有气一块,略痛,及心腹疼痛膨胀

  • 至圣一醉膏

    药方名称至圣一醉膏处方天麻(一分)没药(半两) 黄明滴乳香(半两)附子(一两.炮制.去皮脐)安息香(一分)麻黄(去根节.四两) 片脑(少许)炮制上件七味,一处捣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瘫缓风。用法用量每服四

  • 红绵散

    《卫生总微》卷三:红绵散药方名称红绵散处方白僵蚕(去丝嘴)2两(炒),天麻1两,天南星2两(切薄片,油焙黄),苏木节2两半(别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风湿体热,头目不清。用法用量《三因》有白术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药方名称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别名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处方麻黄6克(去节)连轺6克(即连翘根)杏仁6克赤小豆10克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生姜6克甘草

  • 花蛇续命汤

    药方名称花蛇续命汤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1两,全蝎(炒)1两,独活(去土)1两,天麻1两,附子1两,人参1两,防风1两,肉桂1两,白术1两,藁本1两,白附子(炮)1两,赤箭1两,川芎1两,细

  • 加减黄芩汤

    《麻科活人》卷三:加减黄芩汤药方名称加减黄芩汤处方黄芩、黄连、当归、枳壳、槟榔、青皮、泽泻、山楂、槐花、白芍、甘草。功能主治麻毒未清,变成赤白痢者。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是以本方去白芍、楂肉、甘草,加黑

  • 天麻除湿汤

    药方名称天麻除湿汤处方白术120克天麻90克人参(去芦头)90克干姜60克(炮)全蝎60克(用糯米一盏,炒黄色,去糯米不用)附子(生,去皮、脐,切开。取生姜自然汁150毫升,浸一宿,取出炙尽,无浸姜汁

  • 厚朴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汤药方名称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二斤制)十斤,枣一斗六升,丁香皮八两,甘草(炒)十一斤,丁香枝杖十二两,盐(炒)十五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泠,

  • 诰敕丸

    药方名称诰敕丸处方连翘、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槐荚、白矾(飞,枯)、杜仲(去粗皮,锉,炒)、枳壳(去瓤,麸炒)、黄耆(锉)、当归(切,焙)、藁本(去土)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

  • 枇杷叶饮子

    药方名称枇杷叶饮子别名枇杷茅根汤、枇杷茅根煎处方枇杷叶(拭去毛)半升,茅根半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用法用量枇杷茅根汤(《伤寒总病论》卷五)、枇杷茅根煎(《松峰说疫》卷二)。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