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膈化痰丸

利膈化痰丸

《袖珍》卷一: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白术4两,皂角(去皮弦子)3两,生半夏(切)、白矾2两(研)。

制法上将皂角揉水半碗,浸半夏白矾,春五、夏三、秋冬十日,不用皂角,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摘录《袖珍》卷一

丹溪心法》卷二: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南星、蛤粉(研细)1两,半夏瓜蒌仁、贝母(去心)、香附半两(童便浸)。

制法上为末,用猪牙皂角14梃敲碎,水1碗半,煮杏仁(去皮尖)1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姜汁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疏郁,泄火散热,降逆气,润肺止嗽。主一切痰涎壅塞,郁火热于胸膈之间,痰喘不利。

用法用量中南星半夏瓜蒌仁、贝母用量原缺。《杏苑》本方用:南星2两、半夏1两5钱、贝母2两、哈粉1两、瓜蒌仁(另研)、香附各2两、牙皂、青黛各1两、杏仁(另研泥)1两5钱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青黛4钱,制半夏2两(姜炒),片苓1两,川贝母2两,黑丑2两,杏仁(炒,去皮尖)2两,枳壳2两(炒),瓜蒌仁(去壳,微炒)2两,黄连(炒)2两,皂荚1两(熬膏),香附子2两(炒),陈皮2两。

制法上药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湿郁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猜你喜欢

  • 定吐紫金核

    药方名称定吐紫金核处方半夏(汤洗7次,姜制)2钱半,人参2钱半,白术2钱半,木香2钱半,丁香2钱半,藿香2钱半。制法上为极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李核大,后用沉香1钱(为末),朱砂1钱(水飞),同研匀为衣

  • 狐肝丸

    《圣济总录》卷六:狐肝丸药方名称狐肝丸处方腊月狐肝1具,腊月朴嘴鸦1只(去嘴爪),藿香2两,桑螵蛸1两半,白附子1两半,地骨皮1两半,麦门冬1两,干蝎(炒)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半,白花

  • 赤小豆

    药方名称赤小豆处方赤小豆、青黛各30克,大黄15克。制法共研细末,鸡蛋清调成糊状。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79例,经1-3天治疗均痊愈。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摘录《外治方》

  • 鹭鹚藤酒

    药方名称鹭鹚藤酒处方忍冬花嫩苗叶5两,木通(捶碎)、甘草1两(生,锉)。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用法用量同入瓦器内,用水2盏,文武火缓缓煎至1碗,入好无灰酒1大盏,同煎十数沸,滤去滓,分为3服,微温连进,1

  • 加减龙胆泻肝汤

    《外科发挥》卷七:加减龙胆泻肝汤药方名称加减龙胆泻肝汤别名加味龙胆汤、龙胆泻肝汤处方龙胆草(酒拌炒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炒)5分,木通5分,生地黄(酒拌)5分,当归尾(酒拌)5分,山栀(炒)5分

  • 九味前胡汤

    药方名称九味前胡汤处方前胡1钱,防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杏仁1钱,红花1钱,当归1钱,荆芥1钱,山楂1钱。功能主治平调气血。主疹初出时,头面匀净,淡红滋润,身有微汗,吐泻交作。用法用量加笋尖3个

  • 家秘黄芩汤

    药方名称家秘黄芩汤处方黄芩、山栀、柴胡、甘草。功能主治少阳里热,不得卧。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海藻酒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肘后方》:海藻酒药方名称海藻酒处方海藻500克(去咸)清酒1升制法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用酒浸渍,春、夏二日。功能主治治瘿瘤。用法用量每服15~30毫升,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

  • 虫糖散

    药方名称虫糖散处方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拌习,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摘录《仙拈集》卷一

  • 加味纯阴汤

    药方名称加味纯阴汤处方熟地5钱,玄参5钱,麦冬5钱,山茱萸2钱,北五味子1钱,丹皮5钱。功能主治妇人先期经来,其经水止有一、二点。用法用量水煎服。可服10剂,经水自多。摘录《辨证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