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凤髓膏

凤髓膏

证治汇补》卷二引《医鉴》:凤髓膏

药方名称凤髓膏

处方人参4两,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胡桃肉4两,杏仁(去皮尖)4两,酥油4两,白沙蜜1斤。

制法人参3味为细末,次将胡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5-7分水煮沸成膏。

功能主治虚损;脾气虚衰,食少便结,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酒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脾气虚寒,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输纳无权,故饮食少进,大便干结不通。人参扶元以补脾肺;胡桃润燥以益肾肝;山药补脾阴;茯苓渗理脾气;酥油滋液润肠;白蜜生津润燥;杏仁降气润燥,以通肠结,酒以行之,大便有不通润者乎?此健中润燥之剂,为中虚肠结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二引《医鉴》

《外台》引苏游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一):凤髓膏

药方名称凤髓膏

处方松子仁1两,胡桃仁2两。

制法上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

功能主治润肺。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风髓汤,与剂型不符,据《卫生鸿宝》改。

摘录《外台》引苏游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 雷丸丹

    药方名称雷丸丹处方雷丸(生)半两,鹤虱(生)半两,使君子(去壳,生)半两,胡黄连(微炒)半两,芦荟(研)半两,麝香半两(研入),蟾1枚(酒浸1宿,慢火炙熟,去皮足骨,焙),木香1分,肉豆蔻1分,芜荑1

  • 滋肾丸

    药方名称滋肾丸处方川芎30克当归身(酒浸,烘干)60克白芍药(酒炒)60克人参(去芦)60克 怀熟地黄60克甘草(炙)30克白术(陈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黄柏(去粗皮,童便浸,炒)60克知

  • 胡桃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胡桃散药方名称胡桃散处方胡桃肉(汤浸,去皮)破故纸(炒)大枣(煮去皮、核)各等分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治小肠气。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 附子枳实丸

    药方名称附子枳实丸处方附子半两,枳实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留饮。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三

  • 柴荆饮

    药方名称柴荆饮处方柴胡1钱,薄荷1钱,荆芥1钱,甘菊1钱,甘草3分,茯苓3钱,白芍4钱,白蒺藜2钱,草决明2钱,炒栀子2钱,密蒙花5分,半夏5分。功能主治因肝木风火作祟,脾胃之气不能升腾,而致目痛如刺

  • 大黄饮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黄饮药方名称大黄饮处方大黄(锉,绢裹,蒸3度,焙干,微炒)1两半,泽泻1两半,黄芩(去黑心,锉碎)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石膏(研)4两,山栀子1两半,仁桂(去粗皮,锉)1

  • 加味滋阴润燥方

    黄文东方:加味滋阴润燥方药方名称加味滋阴润燥方处方生首乌15克,玉竹9克,大腹皮12克,青陈皮各6克,生枳壳9克,乌药9克,青橘叶9克。功能主治调气畅中,和胃润肠。主肠燥失润,气滞作胀。用法用量水煎服

  • 参苓煮散

    药方名称参苓煮散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益智(去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半两,蓬莪术(炮,锉)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

  • 蛤蚧定喘丸

    《中国药典》:蛤蚧定喘丸药方名称蛤蚧定喘丸处方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鳖甲(醋制)50g黄芩50g甘草50g麦冬50g黄连30g百合75g紫苏子(炒)25g石膏25g 苦杏仁(炒)5

  • 加减安胃汤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统旨》:加减安胃汤药方名称加减安胃汤处方藿香1钱半,吴茱萸1钱半,人参2钱,苍术2钱,陈皮3钱。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