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宝红灵丹

八宝红灵丹

《疗证汇要》卷一:八宝红灵丹

药方名称八宝红灵丹

别名绛雷(《随息居霍乱论》卷四)、八宝红灵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红灵丹(《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朱砂30克(水飞)明雄黄18克 真麝香9克冰片9克硼砂18克礞石12克 牙硝7.5克 小真金箔50张

制法上药各研极细,再研匀,瓷瓶密贮。

功能主治霍乱痧胀,吐泻腹痛,肢冷脉伏,神志昏迷,或温病时疫,或暑月受热,或不服水土,头昏眼黑,恶心欲吐;以及目赤,喉痹,肿毒,跌打损伤,蝎螫蛇咬。

用法用量内服每用0.15~0.3克,凉开水送下,小儿减半;外用吹喉、点眼每用0.15克;治肿毒酌量,用醋调敷。

摘录《疗证汇要》卷一

《应验简便良方》卷下:八宝红灵丹

药方名称八宝红灵丹

处方真豆砂(要明亮好)5钱,明雄黄(老色)3钱,西月石5钱,青礞石(煅红,用米醋淬7次)1钱,真神金(顶好)30张,西血珀4块,当门子3钱,大梅片2钱。

制法入乳钵内乳碎,不见金星,再乳好,再将前各研细末如灰,合入金箔内,再乳数次,可无响声如水,下大梅片2钱,再乳数百下,可点眼内,无砂不痛,用瓶贮收,不可泄气。年久加好冰片更好。

功能主治痈疽对口,疔疮初起,指头生疔,白蛇串,小儿急惊风,痧症手足厥冷,上吐下泻,风火烂眼弦,妇女月水不调,小肠作气,汤火伤,跌打损伤,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初起痈疽、对口疔疮,真米醋调搽患处数次;指头生疔,用鸡蛋1个,敲1小孔,纳药5厘入蛋内,搅匀套指头上;大小男女生白蛇串(即腹边一路红点是也),用药3-5厘,米醋调搽;小儿急惊风,用此2-3厘吹入鼻内;一切痧症,手足厥冷,上呕下泻,用些微点入眼角内(男左女右),用药5厘,手足厥冷,姜汁调服,手足热忌姜,开水调送下,盖被出汗立愈:风火烂眼弦,用药点大小眼角内;妇女月水不调,小肠作气,用药3分,童便、米醋各半调服1-2次,盖被出汗:汤火伤人及跌打损伤,用药1-2分,米醋、童便调服,汤火伤,外用麻油调搽;跌打损伤,用米醋调搽伤处;咽喉肿痛,用药吹患处数次,须徐徐咽下咽喉;阴证用药3分,姜汁1茶匙,开水送下。

注意忌发物。

摘录《应验简便良方》卷下

猜你喜欢

  • 猴姜丸

    药方名称猴姜丸处方鲜猴姜数10斤(去毛洗净,亮去水气,捣烂揉汁听用),远志肉1斤2两(择肥大者,以甘草4两煎汤泡拌,晒干,加猴姜汁拌透,晒干,再拌再晒,如是数10次,候远志肉至2斤4两为度),鲜何首乌

  • 独活葛根汤

    药方名称独活葛根汤别名独活汤处方独活3两,桂心3两,干地黄3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生姜6两,麻黄(去节)2两,甘草(炙)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中柔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欲不随,产后中柔风。恶风毒气

  • 二冬散

    药方名称二冬散处方天冬、麦冬(各去心)、玄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功能主治口舌生疳,久患不愈。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二冬丸”。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五石丸

    药方名称五石丸处方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钟乳石粉45克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 熟干地黄45克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耆30克(锉)

  • 干枣杏仁丸

    药方名称干枣杏仁丸处方干枣肉(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1两,乌梅肉(焙)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口舌干燥。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时候含化。摘录《圣济总

  • 阿胶梅连丸

    《宜明论方》卷十:阿胶梅连丸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药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

  • 冬瓜饮子

    药方名称冬瓜饮子处方大冬瓜子(去皮,捣烂,取自然汁5大碗),五苓散(去桂)1两。制法上调成饮子。功能主治渴疾。用法用量时时吃1盏。吃药时不得与水,不过2料立愈。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 茯苓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茯苓散药方名称茯苓散别名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处方赤茯苓30克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白术15克人参30克(去芦头)制法

  • 三黄熟艾汤

    药方名称三黄熟艾汤处方黄芩9克黄连3克黄柏9克 熟艾6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热痢。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滓温服。摘录《类征活人书》卷十八

  • 通顶散

    药方名称通顶散处方消石7.5克滑石7.5克制法上药干铫子内同炒令黄色,候冷,细研为末。功能主治治头偏痛。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入鼻中。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