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克应丸

克应丸

《古今医统》卷八十四:克应丸

药方名称克应丸

处方地黄赤芍药各60克当归75克赤石脂(煅)龙骨牡蛎(煅,以酒淬)茯苓牡丹皮川芎艾叶(制,研)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养血,固涩止带。治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医统》卷八十四:克应丸

药方名称克应丸

处方地黄2两,赤芍药2两,当归2两半,赤石脂(煅)1两,龙骨1两,牡蛎(煅,以酒淬)1两,茯苓1两,牡丹皮1两,川芎1两,艾叶(制,研)1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豆粉丸

    药方名称豆粉丸处方川芎2钱半,细辛2钱半,甘草2钱半,白芷2钱半,豆粉2钱半,薄荷5钱,石膏5钱,朴消。制法上为末,蜜和丸,如弹子大,石膏末为衣。功能主治风热头痛。用法用量方中朴消用量原缺。摘录《袖珍

  • 苦参通淋方

    药方名称苦参通淋方处方苦参9-15克,柴胡9-18克,黄柏9克,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石苇30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通淋。主膀胱湿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碧方

  • 地萹蓄散

    药方名称地萹蓄散处方耳环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功能主治手中指头结毒,焮赤肿痛。用法用量擂酒服。又以砍烂,酒炒,敷患处。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 槲叶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槲叶散药方名称槲叶散处方槲叶30克地榆23克(锉)木贼23克(锉)当归23克(锉)赤芍药23克伏龙肝23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时气,大肠实热,下血不止,脐下疴痛。用法用

  • 骨鲠千捶膏

    药方名称骨鲠千捶膏处方寒食面4两(来年者妙),大乌梅49个,陈米醋量药用。制法先以乌梅净肉置器中醋浸,次取仁去皮研烂,焙干为细末,和梅肉与仁同浸1宿令透,却入寒食面一处为丸,如橄榄状,待半干,横穿一窍

  • 芒消散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五七:芒消散药方名称芒消散处方芒消半两,蒲黄半两,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鬼箭羽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尽

  • 净神丸

    药方名称净神丸处方胡麻(其实六棱者)、巨胜(其实八棱者),白蜜1升。功能主治常服辟谷,填骨髓。主五脏虚损羸瘦。用法用量方中胡麻、巨胜用量原缺。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

  • 补喉汤

    药方名称补喉汤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茯苓1两,肉桂1钱,牛膝2钱。功能主治阴证喉痹,六脉沉迟。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熟地、山茱滋阴之圣药,加入肉桂、牛膝则引火归原,自易易矣;况茯苓去湿以利小便,

  • 浚水汤

    药方名称浚水汤处方白术1两,杜仲3钱,山药1两,薏仁5钱,芡实5钱,防己5分,桂枝5分。功能主治水郁之症。遇寒心痛,腰腹沉重,关节不利,艰于屈伸,有时厥逆,痞坚腹满,面色黄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

  • 龙虎止疳散

    药方名称龙虎止疳散处方屋上白猫屎、煨石膏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加入蛔虫1条(炙灰),冰片少许,共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痘后牙疳,极凶危者,及走马牙疳。用法用量吹之,再服清火解毒之剂。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