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乳香圆

乳香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乳香圆

药方名称乳香圆

处方糯米(炒)、川乌头(炒.去皮.尖)、五灵脂(去砂土),各二两。乳香(研)、白芷藿香叶(洗)、天南星(炮)、没药(研)、荆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补(去毛)、白附子(炮),各一两。松脂(研)半两,香墨(煅)、草乌头(炮.去皮.脐),各五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曳,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辛。

又治打扑损伤,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一十五圆,冷酒吞下,茶清亦得,不拘时。

注意忌热物一时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乳香圆

药方名称乳香圆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牡蛎(火椴)、荜澄茄芫青(去头.翅.足.糯米炒.以米黄色为度)、大黄(蒸.焙)、鹤虱(炒),各半两;白丁香乳香(研),各一分。

炮制上为末,粟米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痔下血,肛边生肉,或结核肿疼,或生疮痒痛,或大便艰难。肛肠脱出。

又治肠风下血,无问新久,及诸俈,根在脏腑,悉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

如冶肠风,腊茶清下。

诸痔,煎薤白汤下。

诸俈,煎铁屑汤下,并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小独圣圆

    药方名称小独圣圆处方巴豆(连皮称半两.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钱.研),肉桂(去粗皮)一斤,础砂(研飞)一两,半夏(汤洗七次)、丁皮(舶上者)、乌梅(去核)、干姜(炮)、当归(去芦)、三棱(煨.捣碎)

  • 升阳除湿汤

    《兰室秘藏》卷中:升阳除湿汤药方名称升阳除湿汤别名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处方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蔓荆子2.1克防风炙甘草升麻藁本各3克柴胡羌活苍术黄耆各4.5克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勿

  • 擦牙定痛散

    药方名称擦牙定痛散处方薄荷叶、天花粉、樟脑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牙痛,风热肿痛。用法用量擦患处。效。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 金银花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金银花散药方名称金银花散处方金银花120克甘草30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发背恶疮。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摘录《卫生宝

  • 杜翰林枳实丸

    药方名称杜翰林枳实丸处方枳实(麸炒)1两,赤茯苓1两,人参1两,槟榔1两,白术半两,黑牵牛8两(一方加木香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老人及虚家风气痰实,腹肋有妨,诸饮癖积。

  • 导气饮

    药方名称导气饮处方羌活、独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枳壳、槟榔、青木香、紫苏、甘草、大腹子、木通、赤茯苓各等分。功能主治寒湿脚气,肿赤疼痛,心腹膨胀,头面手足浮肿,身体腰背疼痛。用

  • 三白汤

    药方名称三白汤处方白芍白术白茯苓各3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虚烦或泄、或渴。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人门》卷四

  • 妇女紫金丹

    药方名称妇女紫金丹处方砂仁1两5钱,枳壳1两5钱(炒焦),天台1两5钱,乌药1两5钱,广木香1两,陈皮1两,延胡索1两,红豆蔻1两,蓬莪术1两,京三棱1两,槟榔1两3钱。制法上为细末,赤米汤泛为丸,如

  • 托里消毒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托里消毒散药方名称托里消毒散处方人参黄耆(盐水拌炒)当归川芎芍药(炒)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现用于脓耳、凝

  • 连脾饮

    药方名称连脾饮处方香附6分,萝卜子6分,陈皮6分,山楂6分,广木香4分,白术4分,青皮4分,丁香4分。功能主治小儿饮食所伤,腹中作痛,脾气不调。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水煎,不拘时候温服。摘录《玉案》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