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鼋膏

鼋膏

《中药大辞典》:鼋膏

药材名称鼋膏

拼音Yuán Gāo

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鳖科动物脂肪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

功能主治张鼎:"摩风及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鼋膏

药材名称鼋膏

拼音Yuán Gāo

英文名Owen, Soft-shelled turtle fat

别名鼋脂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原形态鼋,背甲长33-47cm,宽32.5-41cm。头较小,软吻突极短,仅略凸出吻端,不到眼径一半。背甲近圆形,被革质皮肤,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无纵棱。腹甲平滑,后叶较短,幼鼋背面嵴棱明显,裙边有疣粒。四肢不能缩入壳内。内侧3指、趾具爪,蹼发达,有栉状肤褶及腹棱;尾短,不露出裙边。背面橄榄色,具黄色斑点,腹面白色。幼鼋生活时带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以死鱼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主风癞;恶疮;顽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摩。

各家论述张鼎:摩风及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股筋

    《中药大辞典》:三股筋药材名称三股筋拼音Sān Gǔ Jīn别名香叶、楠木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少花新樟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原形态乔木或灌木,高2~4.6米。小枝稍有毡状

  • 委陵菜

    《中国药典》:委陵菜药材名称委陵菜拼音Wěi Línɡ Cài英文名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

  • 千里找根

    药材名称千里找根拼音Qiān Lǐ Zhǎo Gēn别名小赖藤(《云南中草药选》),绿包藤,癞浆包藤(《云南恩茅中草药选,),克赛麻奈(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皱波青牛胆的藤茎。秋

  • 大瓦韦

    药材名称大瓦韦拼音Dà Wǎ Wéi别名金星凤尾草、凤尾金星、岩巫散、观音旗、黄瓦韦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大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macrosphaerus(Bak

  • 藏报春

    药材名称藏报春拼音Cánɡ Bào Chūn别名年景花、大虎耳草出处藏报春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藏报春,滇南圃中植之。叶如蜀葵,叶多尖叉,就根生叶,长柄肥柔。春初抽葶开花,如报春稍大,附下

  •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药材名称锥栗拼音Zhuī Lì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

  • 姜黄

    《中国药典》:姜黄药材名称姜黄拼音Jiānɡ Huánɡ英文名RHIZOMA CURCUMAE LONGAE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 通天连

    药材名称通天连别名乳汁藤、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通天连Tylophora koi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感冒,跌打,毒蛇咬伤,疮疥。用法用量0.5~1钱,水煎

  • 山花生

    药材名称山花生拼音Shān Huā Shēng别名假花生、大叶青、异果山绿豆、稗豆。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um(L.)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

  • 禹粮土

    药材名称禹粮土拼音Yǔ Liánɡ Tǔ别名申都拉、格艾尔明来源为一种含铁粘土。生境分部甘肃。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去瘀生新,消肿止痛。用于脉热,脏伤;外治烫火伤。用法用量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