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花鸢尾

黄花鸢尾

药材名称黄花鸢尾

拼音Huánɡ Huā Yuān Wěi

别名开口箭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黄花鸢尾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wilsonii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黄花鸢尾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有老叶残留的纤维。根茎粗壮,斜伸;须根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基生;叶片宽条形,长25-55cm,宽5-8mm,先端渐尖,有3-5条不明显的纵脉。花茎中空,高50-60cm,有1-2枚茎生叶;苞叶3枚,披针形,长6-9cm,宽0.8-1cm,先端长渐尖,中脉明显,内含2朵花;花黄色,直径6-7cm;花便细,长3-11cm;花被管长0.5-1.2cm,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具紫褐色的条纹及斑点,两侧边缘有紫褐色耳状突起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花盛开时向外倾斜;雄蕊3,花药与花丝近等长;花柱分枝深黄色,先端裂片有疏牙齿,子房绿色。蒴果椭圆状柱形,长3-6cm,直径达2cm,6条肋明显,无喙;种子棕褐色,扁平,半圆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林绿草地及河旁沟边的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垩铁线蕨

    药材名称白垩铁线蕨拼音Bái è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白垩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gravesii Hance[A.leveille

  • 长青草

    药材名称长青草拼音Chánɡ Qīnɡ Cǎo别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来源黄杨科粉蕊黄杨属植物顶蕊三角咪Pachysandra terminalis

  • 蛤蒌

    药材名称蛤蒌拼音Há Lóu别名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假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

  • 黑心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

  • 油柑叶

    《中药大辞典》:油柑叶药材名称油柑叶拼音Yóu Gān Yè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叶片,夏、秋

  • 干旱毛蕨

    药材名称干旱毛蕨拼音Gān Hàn Máo Jué英文名Arid 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梓叶

    《中药大辞典》:梓叶药材名称梓叶拼音Zǐ Yè出处《本经》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分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

  • 大茶根

    药材名称大茶根拼音Dà Chá Gēn别名大洋藤、玉叶金花(《广西药植名录》),胶鸟藤(《中国经济植物志》),火烧藤(广西医学院《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 鱼草

    《中药大辞典》:鱼草药材名称鱼草拼音Yú Cǎo别名车轴藻(《中国植物图鉴》)。出处《山西医药》7:6~9,1972来源为轮藻科植物脆轮藻的全草。原形态水生绿色藻类,高10~50厘米,以分叉

  • 虻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药材名称虻虫拼音Ménɡ Chónɡ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