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鸡骨柴

鸡骨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柴

药材名称鸡骨柴

拼音Jī Gǔ Chái

别名双翔草、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酒药花、紫油苏

来源唇形科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 (D. Don)Rehd.,以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苦,温。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配药泡酒服,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鸡骨柴

药材名称鸡骨柴

拼音Jī Gǔ Chái

别名鸡骨柴

出处《晶珠本草》引载了多部藏医名着对本品的记载。《晶珠本草》记载:“息柔巴防伤口腐烂,治疳疮。分黄黑两种,黄者为息柔赛保(黄香薷);黑者为息柔那保(黑香薷)”。钧多吉说:“息柔巴利虫病”。《八支自释》中记载“息柔巴分为黄黑两种,黑香薷又分蓝、紫两种。蓝者为息柔俄保,紫者为息柔莫保”。《图鉴》中记载“黄香薷生长在高山草甸、泉边、沼泽草甸。叶状如荨麻叶,花穗状如虎豹尾,花黄色,状如稷花。气味浓烈,功效防虫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去南双盾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elta yunnanensis Franch.[D.ventricos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云南又盾木,落叶灌木,高达4m。幼枝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5-10cm,宽2-3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钝圆至近圆形,全缘或具疏浅齿,上面疏生短柔毛,主脉下陷,下面沿脉被白色长柔毛,边缘具睫毛。伞房状的聚伞花序,1-4花生于短枝顶部叶腋;小苞片2对,一对较小,卵形,不等形,另一对较大,肾形;萼筒密被柔毛,萼齿5,钻状条有浅囊或否,喉部橘黄色,具柔毛,裂片5;雄蕊4,二强;花柱细,超出雄蕊,柱头头状。蒴果卵形,被柔毛,具宿存而增大的4枚小苞片,其中对网脉明显,肾形,以其弯曲部分贴生于果实,长2.5-3cm,宽1.5-2cm。种子扁,外面具脊。花期5-6朋,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80-24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长短不一,顶端多弯曲,全体被灰白色短茸毛,尤以花序为多。枝略呈四棱形,具纵沟槽及细条纹,紫褐色,灰绿色,有的具暗紫色斑纹,较下部的外皮呈片状剥落,剥落处光滑,节间长2~7cm,节上有明显的对生叶痕及长卵形芽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围淡绿色或紫褐色,木质,髓部类白色,海绵质。叶皱缩卷曲,多破碎,具短柄,展平后,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绿褐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细小腺点,叶缘具浅波状锯齿,脉网状,背面明显凸出,叶片纸质。穗状花序灰绿色,长2~12cm;苞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灰绿色至黑褐色;花萼筒状钟形,5齿裂,花冠淡棕色,二唇形。小坚果椭圆形或卵形,褐色,光滑。气浓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1.鸡骨柴嫩枝(直径约1mm)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小长方形细胞,排列整齐,外被多数非腺毛和腺毛,表皮内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大小不等,胞壁波状弯曲。皮层狭窄。内皮层明显。中柱鞘厚壁组织排列成环状,由纤维及长方形或类方形的石细胞组成。维管束呈筒状,外韧型。韧皮薄壁细胞内含黄棕色透明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宽,细胞均木化,导管单列,径向排列,木射线多为1~3列细胞。髓部宽广,细胞壁较厚,外围的几列细胞较小,壁厚,木化,壁孔明显。

2.鸡骨柴粗枝(直径约3mm)横切面:内皮层不明显,在中柱鞘与韧皮部之间,形成1列径向延长的大型木栓化细胞,垂周壁弯曲。本品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木射线及髓细胞中均含细小淀粉粒,髓细胞中并散在草酸钙柱晶和方晶。

3.鸡骨柴叶表皮平面观: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平周壁多平滑,被非腺毛和小腺毛。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角质层呈细波状纹理,可见小腺毛与金黄色腺鳞。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6,非腺毛多生于脉上表皮。

粉末鉴别:鸡骨柴粉末:非腺毛众多,由1~10余个细胞组成,有的有分叉,全长30~400μm,基部宽10~40μm,壁较厚,外壁有齿状角质层纹理,表面具疣状突起。小腺毛甚多,全长30~40μm,腺头球形,细胞2,直径20~30μm,单细胞柄。腺鳞大,圆形,直径60~100μm,多由8个分泌细胞组成,充满棕黄色物质及圆形油滴。石细胞多见,较小,正方形、长方形或类圆形,沟孔及圆形单纹孔均甚明显。草酸钙柱晶和方晶长15~30μm,宽6~12μm。

化学成分本品的枝叶及花序经预试证明,有生物碱、黄酮、有机酸、内酯、香豆精、酚性物质和挥发油的反应。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解毒止痒。主麻疹痘毒;湿热身痒;穿裸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制剂汤剂,膏剂。

复方方一:鸡骨柴鲜草适量捣烂,敷在疮疡表面,可防虫蝇叮咬。

方二:鸡骨柴60g,渣训膏、黑冰片、洪莲、翼首草马蔺子各30g。共研粗粉,一次6~9g,一日2次,煎服。治急性胃肠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腿羊肚菜

    药材名称粗腿羊肚菜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

  • 雀麦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麦药材名称雀麦拼音Què Mài来源禾本科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黄河流域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汗

  • 蜜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蜜柑草药材名称蜜柑草拼音Mì Gān Cǎo来源大戟科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

  • 榔榆叶

    药材名称榔榆叶拼音Lánɡ Yú Yè别名鸡筹仔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原形态落叶乔木,

  • 大报春花

    药材名称大报春花别名水白菜、报春花、大癞痢来源报春花科大报春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 var. polyphylla (Franch.) W. W. Smith,以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药材名称白接骨拼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

  • 白英

    药材名称白英拼音Bái Yīnɡ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来源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

  • 木姜子根

    药材名称木姜子根拼音Mù Jiānɡ Zǐ Gēn别名木椒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tsea euosma W.W.Smith2.Litsea moll

  • 蛤壳

    《中国药典》:蛤壳药材名称蛤壳拼音Há Ké英文名CONCHA MERETRICIS SEU CYCLINAE别名文蛤、海蛤壳、蛤蜊皮来源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