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芋叶

野芋叶

《中药大辞典》:野芋叶

药材名称野芋叶

拼音Yě Yù Yè

出处《纲目》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野芋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芋"条。

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辛涩,有毒。"

功能主治治疔疮;无名肿毒。

《纲目》:"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亦治蜂虿螫,涂之。"

复方①治指疔:鲜野芋叶适量,白矾少许,酌加猪胆汁,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②治无名肿毒初起:鲜野芋叶,捣敷患处。未成脓者,可使内消。

③治毒蛇咬伤: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敷伤处。

④治毒蜂螫伤:鲜野芋全草连根,捣涂患处。(选方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芋叶

药材名称野芋叶

拼音Yě Yù Yè

英文名Leaf of Taro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

采收和储藏:春、夏委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野芋,湿生草本。块茎球形,有多数须根;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伸,长或短,具小球茎。叶基生,叶柄肥厚,直立,长可达1.2m;叶片盾状,卵状,薄革质,表面略发亮,长达50cm以上,先端较尖,基部耳形,2裂,前裂片宽卵形,锐尖,后裂片卵形,钝,全缘,呈波状。花序柄比叶柄短;佛焰苞苍黄色,长15-25cm,管部淡绿色,长圆形,为檐部长的1/2-1/5;檐部狭长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与不育雄花序等长;能育雄花序和附属器各长4-8cm;子房具极短的花柱。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亦有栽培。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指疗:鲜野芋叶适量,白矾少许,酌加猪胆汁,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②治无名肿毒初起:鲜野芋叶,捣敷患处。未成脓者,可使内消。③治毒蛇咬伤: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效伤处。④治毒蜂螫伤:鲜野芋全草连根)捣涂患处。《选方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各家论述《纲目》: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亦治蜂虿螫,涂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罗汉果根

    药材名称罗汉果根拼音Luó Hàn Guǒ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raitia grosuenorii (Swi-ngle) C.Jeffery ex L

  • 米来瓜

    药材名称米来瓜别名南葛、苦瓜、苦瓜蒌来源葫芦科米来瓜Thladiantha henryi Hemsl.,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败火,温补,调气。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

  • 阿育魏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育魏实药材名称阿育魏实拼音ā Yù Wèi Shí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种子入药。生境

  • 云南五叶参

    药材名称云南五叶参拼音Yún Nán Wǔ Yè Shēn英文名Yunnan Pentapanax别名厄卡克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云南五叶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

  • 青风藤

    《中国药典》:青风藤药材名称青风藤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SINOMENII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 透茎冷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茎冷水花药材名称透茎冷水花别名美豆、直苎麻来源荨麻科透茎冷水花Pilea mongolica Wedd.,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至华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利尿解热,

  • 十两叶

    药材名称十两叶拼音Shí Liǎnɡ Yè别名沙达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

  • 辣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辣子草药材名称辣子草拼音Là Zi Cǎo别名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来源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四川

  • 叶上果根

    《中药大辞典》:叶上果根药材名称叶上果根拼音Yè Shànɡ Guǒ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原形态椴树,又名:青科榔、家鹤儿。落叶乔木,高约15米。树

  •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