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野丁香根

野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

药材名称野丁香根

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

出处《红河中草药》

来源茜草科植物丁香。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丁香"条。

性味涩微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消炎止痛。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偏头痛:野丁香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野丁香根一两,葛根五钱,水煎服。

③治病后头昏,心慌:野丁香根一两,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丁香根

药材名称野丁香根

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Intermediate Luculia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或带根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cuia intermedia 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后来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春、夏季采挖带根全株,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1-2m。枝细弱,开展,直立或稍弓曲,灰棕色无毛,具皮孔,小枝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0.5-1.3cm,无毛;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0.8-2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稀具1-2小裂片,无毛。花两性;花序由侧芽抽生,长3-10cm,通常多对排列在枝条上部呈顶生圆锥花序状;花梗长约1.5-3mm;花芳香;花萼无毛,长约2mm,具浅而锐尖的齿,或萼齿呈三角形;花冠淡紫,花冠管细长,近圆柱形,长0.6-1cm,花冠裂片呈直角开展,宽卵形、卵形或椭圆形,长4-7mm,兜状,先端尖或钝;花药小,不孕,淡黄绿色,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之下。花期5月。

化学成分根含牡丹(皮)酚(paceonol)

性味涩;微苦;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关节疼痛;偏头痛;尿路感染;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偏头痛:野丁香根三至五钱,水煎服。②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野丁香根一两,葛根五钱,水煎服。③治病后头昏,心慌:野丁香根一两,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自消容

    《中药大辞典》:自消容药材名称自消容拼音Zì Xiāo Rónɡ别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

  • 石芫茜

    药材名称石芫茜拼音Shí Yuán Q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厚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sinocrassifolia C.J.Chen[Pilea crassifol

  • 无腺橉木

    药材名称无腺橉木拼音Wú Xiàn Lìn Mù别名山莓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叶、果。原形态落叶乔木,高8~16米。枝黑褐色,

  • 黄练芽

    药材名称黄练芽拼音Huánɡ Liàn Yá别名黄楝头、回味(《物理小识》),黄裢头、蓝香(《食物考》),黄连芽(《纲目拾遗》),黄鹂芽(《植物名实图考》),黄儿茶、黄连

  • 鹿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血药材名称鹿血拼音Lù Xuè来源为鹿血的干燥品。性状呈薄片状,紫棕色。性味咸,温。功能主治补虚,补血,益精。用于贫血,性神经衰弱,遗精。用法用量1~2钱。摘

  • 石南藤

    药材名称石南藤拼音Shí Nán Ténɡ别名爬岩香来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巴岩香Piper wallichii (Miq.)Hand.-Mazz. var hupehen

  • 蚌泪

    《中药大辞典》:蚌泪药材名称蚌泪拼音Bànɡ Lèi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

  • 鸭脚黄连

    药材名称鸭脚黄连别名水八角、水黄连[贵州]、鸡脚莲来源毛茛科星果草属植物裂叶星果草Asteropyrum cavaleriei (Levl. et Vant.) Drumm. Et Hutch.,以根

  • 莽草根

    药材名称莽草根拼音Mǎnɡ Cǎo Gēn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

  • 紫香薷

    药材名称紫香薷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 longidentata Sunine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