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还亮草

还亮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还亮草

药材名称还亮草

拼音Hái Liànɡ Cǎo

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

来源毛茛翠雀花属植物还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 Hance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用于中风半身不遂,风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还亮草

药材名称还亮草

拼音Hái Liànɡ Cǎo

别名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植物名实图考》),鱼灯苏、车子野芫荽(《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飞燕草、峨山草乌(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毛茛科植物还亮草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遍体有白色毛。叶片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1厘米,宽4.5~8厘米,2~3回羽状全裂,1回裂片斜卵形,2回裂片或羽状浅裂,或不分裂而呈狄卵形、披针形,宽2~4毫米。总状花序具2~15花,花序轴和花梗有微柔毛;花淡青紫色,直径1厘米;萼片5,堇色,狭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后方1萼片,伸出1长距,长超过萼片;花瓣2对,上方1对斜楔形,中央有浅凹口,下部成距,插入萼的距内,下方1对卵圆形,深2裂,基部成爪;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长约1~1.6厘米,有种子4粒。花期3~5月。

生境分部自广东向北至河南南部,西至四川均有分布。

性味江西《草药手册》:"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痛,半身不遂,痈疮癣癞。

①《植物名实图考》:"茎煎水洗肿毒。"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祛风,理湿,解毒,止痛。治风湿骨痛,半身不遂;外用涂痈疮癣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2钱。外用:捣汁涂或煎汤洗。

复方治积食胀满,潮热:还亮草、蓬藟各一两,麦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还亮草

药材名称还亮草

拼音Hái Lià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Chervil Larkspur

别名还魂草、对叉草、蝴蝶菊、鱼灯苏、臭芹菜、山芹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还亮草,临江、广信山圃中皆有之,春初即生。方茎五棱,中凹成沟,高一、二尺。本紫梢青,叶似前胡叶而薄。梢间发小细茎,横擎紫花,长柄五瓣,柄矗花欹,宛如翔蝶。中翘碎瓣尤紫艳,微露黄蕊。花罢结角,翻尖向外,一花三角,间有四角。按《本草拾遗》:桃朱术生园中,细如芹,花紫,子作角。以镜向旁敲之,则子自发。其形极肖。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还亮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 Hance[D.cavaleriense Lévl.et Vant.;D.anthriscifolium Hance f.latilobulatum W.T.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还亮草,一年生草本。茎高12-78cm,无毛或上部被反曲短柔毛,有分枝。近基部叶在开花时常枯萎,叶柄长2.5-6cm,无毛或近无毛;叶片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1cm,宽4.5-8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斜卵形,长渐尖,二回裂片,或羽状浅裂,或不分裂而呈狭卵形或披针形,宽2-4mm。总状花序有2-15朵花;轴和花梗被反曲短柔毛;基部苞片叶状;花梗长0.4-1.2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1mm,堇色或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长5-15mm,稍向上弯曲;花瓣2,紫色,无毛,上部变宽;退化雄蕊2,堇色或紫色,无毛,瓣片斧形,2深裂近基部;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被短柔毛或近无毛。蓇葖果,长1.1-1.6cm。种子扁球形,直径2-2.5mm,有横膜翅。花期3-5月,果期4-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丘陵、低山山坡草地或溪边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锥形,长2-9cm,直径1-7mm;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具细密纵纹,支根较多;根头密集叶柄残基;断面黄色。茎断面中空,纤维性。叶灰绿色,展平后,为二至王回羽状复叶;叶片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3-9cm,宽3.5-8cm,两面疏被短柔毛;叶柄长2.5-6cm。急状花序;小苞片披针状线形,多碎落;萼片5,紫色,被短柔毛;花瓣2,不等3裂,紫色;退化雄蕊2,花瓣状,斧形,2深裂。有蓇葖果长1.1-1.6cm。种子扁球形,有横膜翅。气微,味辛、苦。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化食;解毒。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食积腹胀;荨麻诊;痈疮癣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茎煎水洗肿毒。

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祛风,理湿,解毒,止痛。治风湿骨痛,半身不遂;外用涂痈疮癣癞。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槿药材名称黄槿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来源锦葵科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以叶、树皮、花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寒

  • 月季花叶

    《中药大辞典》:月季花叶药材名称月季花叶拼音Yuè Jì Huā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叶。原形态详"月季花"条。功能主治活血消

  • 百合花

    《中药大辞典》:百合花药材名称百合花拼音Bǎi Hé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化学成分参见"百合"条。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

  • 山麦冬

    药材名称山麦冬拼音Shān Mài Dōnɡ英文名RADIX LIRIOPES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 prolife

  • 剑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剑叶紫金牛拼音Jià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开喉箭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剑叶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ensifolia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草菇

    药材名称草菇拼音Cǎo Gū别名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家生菇、南华菇、草菌、美味苞、脚菇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广东通志》: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

  • 奶椎

    药材名称奶椎拼音Nǎi Zhuī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

  • 白杨叶

    《中药大辞典》:白杨叶药材名称白杨叶拼音Bái Yán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功能主治《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

  • 竹叶防风

    药材名称竹叶防风拼音Zhú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药材名称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