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见血飞

见血飞

《中药大辞典》:见血飞

药材名称见血飞

拼音Jiàn Xuè Fēi

别名散血飞、黄椒(《贵州草药》),刺三加,红三百棒(《陕西中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根皮。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晒干,或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枝粗糙,只稀疏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稀3~5片,革质,宽卵形至长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有时微凹,基部狭楔形,边缘有锯齿或针刺。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厘米;花小形,单性,同株;花被7~8,有时其中2片合生,先端分叉,大小不等;雄花雄蕊4~6,退化心皮圆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4~5,心皮2,分离。蒴果紫红色。种子球形,直径4~5毫米,黑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于丛林阴湿处,有时见于空旷地。分布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辛,温。

①《贵州草药》:"辛,温。"

②《陕西中草药》:"涩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治风寒咳嗽,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便秘结。

①《贵州草药》:"驱风,散寒。"

②《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冲服。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风寒咳嗽:黄椒三至五钱。煨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黄椒一两,泡酒服;域加大风藤、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

③治刀伤出血:黄椒适量,捣缄,外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④治大便秘结:见血飞干根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见血飞

药材名称见血飞

拼音Jiàn Xuè Fēi

英文名Root of Spinyleaf Pricklyash

别名散血飞、刺三加、红三百棒。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陕西中草药》:刺异叶花椒的叶,性味功能亦同根皮。多配伍外敷,用于接骨。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Z.trifolium Wight 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Hu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刺异叶花椒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枝粗糙,具稀疏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比叶片短;小叶1-3,稀为5,宽卵形至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时微凹,基部狭楔形,边缘具钝锯齿和针刺,两面无毛,密生细小腺点,革质。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cm;花单性,小型,雌雄同株;花被片7-8,一轮。有时其中2片合生,先端分叉;雄花雄蕊4-6,退化心皮圆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4-5,插生于花盘基部四周,心皮2,分离。蓇葖果球形,成熟时紫红色,上有细小腺点。种子球形,直径4-5mm,黑色,有光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400m的丛林阴湿处,有时可见于旷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8-3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具浅纵沟,色较深。质坚硬,折断时栓皮易碎,外侧黄棕色,内侧橙黄色;横断面皮部深棕色,木部淡黄色。气特异,味微苦,麻舌。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近方形或长方形,多数径向延长,排列整齐。皮层和韧皮部散有石细胞和纤维束,并有油细胞,数个成群散在;韧皮纤维和晶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与颓废组织伴存;薄壁细胞内含橙皮甙结晶。导管小而密,单个或2-5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化学成分薄层色谱表明本品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回收甲醇至成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木兰花碱,以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点于同一硅胶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开,展距1.2cm。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橙红色。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主风寒湿痹;风寒咳嗽;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

各家论述1.《贵州草药》:驱风,散寒。

2.《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菠

    药材名称刺菠拼音Cì Bō别名泼盘、托盘(《救荒本草》),空腹莲、空腹妙、饭包菠、雅早(《闽东本草》),饭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蓬

  • 木兰花

    《中药大辞典》:木兰花药材名称木兰花拼音Mù Lán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花。原形态形态详"辛夷"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鱼哽骨

  • 白榔皮

    药材名称白榔皮拼音Bái Lánɡ Pí别名色告白、榔皮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绒毛苹婆的树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

  • 鸬鹚(鸬鹚)

    药材名称鸬鹚(鸬鹚)拼音Lú Cí别名鸬鹚、鸬饲、水老鸦、鱼鸦、鱼鹰、鮱鸦来源鹈形目鸬鹚科鸬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地区河

  • 五倍子

    《中国药典》:五倍子药材名称五倍子拼音Wǔ Bèi Zǐ英文名GALLA CHINENSIS别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

  • 面筋

    药材名称面筋拼音Miàn Jīn出处宁原《食鉴本草》来源为小麦面和麸皮入水揉洗后所获得的胶粘状物质。性味甘,凉。①宁原《食鉴本草》:"性凉寒。"②《纲目》:"甘

  • 香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菇药材名称香菇拼音Xiānɡ Gū别名冬菇、菊花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蕈Lentinus edodes (Berk.)Sing,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安徽、浙江

  • 米饭花果

    《中药大辞典》:米饭花果药材名称米饭花果拼音Mǐ Fàn Huā Guǒ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米饭花(《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珍珠花(《植物

  • 烂泥蒿

    药材名称烂泥蒿拼音Làn Ní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齿叶灯台报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serratifoli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甘薯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薯药材名称甘薯拼音Gān Shǔ别名白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来源旋花科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性味甘、涩,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