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蠵龟筒

蠵龟筒

《中药大辞典》:蠵龟筒

药材名称蠵龟筒

拼音Xī Guī Tǒnɡ

别名鼋皮(《日华子本草》),蟕蠵壳、蟕蠵甲(《本草图经》)。

出处《纲目》

来源海龟科动物蠵龟鳞甲

原形态蠵龟(《纲目》),又名:灵龟(《尔雅》),蠵、灵蠵(《汉书》),觜蠵(《汉书》应劭注),鼋鼍(《吴都赋》),蚼虾(《交州记》),赑屃(《纲目》)。

体长达1米余。背部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为2对。头较大,上颌钩曲。背面鳞甲呈平铺状,褐色;颈鳞甲短宽;脊鳞甲6枚,第6枚最大;肋鳞甲每侧5或6枚,第一枚最小,第3、4枚大,第5枚一般与第6枚相联。幼时背部具3强棱,成长后逐渐不显。缘鳞甲每侧11枚,臀鳞甲1对。腹面呈黄色。四肢均呈扁平之叶状,前肢大,后肢较小,其内侧各有2爪。尾短。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虾、蟹等为食。

本动物的血(蠵龟血)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沿海一带。

药理作用蠵龟胆汁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30~50%,艾氏癌实体型为20~30%,对L-615及艾氏癌腹水型则无作用。

性味《纲目》:"甘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饮。"

②《纲目》:"解药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蠵龟筒

药材名称蠵龟筒

拼音Xī Guī Tǒnɡ

英文名Turtle scales

别名鼊皮、蟕蠵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临海异物志》:(蠵龟)其形如龟。鳖身,其甲黄点名有光,广七、八寸,长二、三尺,彼人以乱瑇瑁。肉味如鼋,可食。卵大如鸭卵,正圆,生食美于鸟卵。

2.《山海经》郭璞传:蠵、觜蠵,大龟也。甲有文彩,似瑇瑁而薄。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板及掌。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tta caretta gigas Deraniyagala

原形态蠵龟,体长1100-200cm。头较大,宽约25cm。上、下颌均具极强的钩状喙。头部背面具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幼体背部具3条强棱,成体背部无棱。背部表面覆以角棋逢对手或称角质盾片,呈平铺状排列,颈角板1块短宽,椎角板6块;第6块最大。肋角板每侧5或6块,第1块最小;第3、4块最大。缘角板每侧11块。臀角板1对较缘角板大。背甲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较平坦,每侧甲桥处有下缘角板3块。外层的角板沿中线两侧成对排列着较小的喉角板、肱角板、胸角板依次渐宽;腹角板、股角板、肛角板依次渐狭。四肢扁平呈鳍足状;前肢大,后肢小,内侧各有2爪,长成后或具1爪。尾短。背部棕红色或褐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褐色斑纹,腹部柠檬黄色或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虾、蟹及软体动物等为食。7-8月为繁殖季节,生殖时到沿海沙滩,于晚间产卵在沙坑内,每穴内产卵130-150枚,卵白色,球形,径约40mm,1年可产卵2-3次,卵经45-60d自然卵化,稚龟即能破壳而出,爬向大海。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药理作用蠵龟胆汁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30-50%,艾氏癌实体型为20-30%,对L-615及艾氏癌腹水型则无作用。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肝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清热解毒。主气管炎;肝硬化;风湿痹痛;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炖煮,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洽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饮。

2.《纲目》:解药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银柴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银柴胡药材名称山银柴胡来源石竹科丝石竹属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蚤缀属植物灯心蚤缀Arenaria juncea Bieb.或蝇子草属植物旱

  • 细叶黄杨

    药材名称细叶黄杨别名清明矮、千年矮、万年青、黄头艾来源黄杨科细叶黄杨Buxus harlandii Hance,以鲜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化学成分含生物

  • 苏铁

    药材名称苏铁拼音Sū Tiě别名铁树、凤尾棕、凤尾蕉、梭罗花、铁甲松、金边凤尾来源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ns revoluta Thunb.,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四季可采根、叶,夏季采花,秋

  • 小米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米柴药材名称小米柴拼音Xiáo Mǐ Chái别名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来源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

  • 功劳木

    《中药大辞典》:功劳木药材名称功劳木拼音Gōnɡ Láo Mù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全年可采,截段,晒干。原形态形态详&q

  • 卷茎蓼

    药材名称卷茎蓼拼音Juǎn Jīnɡ Liǎo别名烙铁头、荞麦葛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卷茎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lygonum convolvul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鹿耳韭

    药材名称鹿耳韭别名天韭、玉簪叶韭、天蒜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

  • 鸭头

    《中药大辞典》:鸭头药材名称鸭头拼音Yā Tó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头。功能主治《别录》:"煮服,治水肿,通利小便。"复方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急,小便涩

  • 石楠

    药材名称石楠拼音Shí Nán别名扇骨木、千年红来源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以根和叶入药。根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或夏季

  • 山麻雀

    药材名称山麻雀拼音Shān Má Què出处《杭州药植志》来源为姜种植物蓑荷的花穗。原形态形态详"蓑荷"条。功能主治治咳嗽,小儿百日咳。复方治百日咳:山麻雀二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