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藜实

藜实

药材名称藜实

拼音Lí Shí

别名灰藜子、灰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藜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enopodium album L.2.2.Chenopodium glauc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果实和种子,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粗壮,具条棱,绿色或紫红色条纹,多分枝。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的1/2;下部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纯,基部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边缘有牙齿或作不规则浅裂;上部叶片披针形下面常被粉质。花小形,两性,黄绿色,每8-15朵聚生成一花簇,许多花簇集成大的或小的圆锥状花序,生于叶腋和枝顶;花被片5,背面具纵隆脊,有粉,先端微凹,边缘膜质;雄蕊5,伸出花被外;子房扁球形,花柱短,柱头2。胞果稍扁,近圆形,果皮与种子贴生,包子花被内。种子横生,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有浅沟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形态与藜极相似,但植株较小;植物体有粉,叶下面灰白色。花被片3-4,基部合生;雄蕊1-2,花丝不伸出花被。扁圆形的种子上有细点纹。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

2.生于农田、菜园、村舍附近或有轻度盐碱的土地上。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除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胞果五角状扁球形,直径1-1.5mm,花被紧包果外,黄绿色,顶端5裂。裂片三角形,稍反卷,背面有5棱线,呈放射状;无翅;内有果实1枚,果皮膜状,贴生于种子。种子半球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

显微鉴别 果横切面:果皮细胞以果柄痕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果皮由1列外向突出呈半球状细胞组成,外种皮为1列长方形的厚壁细胞;内种皮为1列黄褐色的薄壁细胞,含细小结晶;紧接内种皮为1列黄色色素层,外胚乳细胞多角形,含淀粉粒。内胚乳细胞包围在胚的,周围.含众多糊粉粒。

粉末特征:果皮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强烈弯曲。种皮细胞多角形,黄褐色。内胚乳细胞方形或多角形,壁较厚,内含糊粉粒。(图3)胞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具蜂窝状网纹,细胞壁的平周壁纹饰呈半环状凸起。

化学成分种子含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8-α-乙酰柳杉二醇(8-α-ace-tocryptomeridiol)[1].

性味苦;微甘;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主小便不利;水肿;皮肤湿疮;头疮;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烧灰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拼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

  • 牛藤

    药材名称牛藤拼音Niú Ténɡ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或尾叶那藤的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

  • 散血子

    药材名称散血子别名紫背天葵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天葵秋海棠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以块茎和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

  • 山野芋

    药材名称山野芋拼音Shān Yě Yù别名水芋、象耳芋、抬板七、抬板蕉、滴水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野芋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gigantea(Bl.)Hook.f.

  • 山黄麻

    药材名称山黄麻别名山麻木、九层麻、麻桐树、山角麻、山王麻来源榆科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 (L.) Blum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化学

  •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药材名称丁榔皮拼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丁木树、白对节子来源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树皮入药。夏

  • 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药材名称苦壶卢蔓拼音Kǔ Hú Lú Mà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qu

  • 地菍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菍药材名称地菍拼音Dì Rěn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来源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以全草或根入药。秋

  • 栗荴

    《中药大辞典》:栗荴药材名称栗荴拼音Lì Fū出处《纲目》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性味《纲目》:"甘,平,涩,无毒。"功能主治治瘰疬,骨鲠。复方①治栗子颈:栗蓬内膈断

  • 东方蝾螈

    药材名称东方蝾螈拼音Dōnɡ Fānɡ Rónɡ Yuán英文名Salamandra,Salamander,Newt,Eft,Cynops别名四足鱼;四脚鱼;水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