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薜荔根

薜荔根

《中药大辞典》:薜荔根

药材名称薜荔根

拼音Bì Lì Gēn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随时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薜荔根

药材名称薜荔根

拼音Bì Lì Gēn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薛荔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营养枝上生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小而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2.5cm,膜质,基部稍不对称,先端渐尖,叶柄很短;繁殖枝上无不定根,叶较大,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网脉蜂窝状。花序托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3-5cm,顶部截平,略其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有时收缩成一短柄,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绿带浅黄色或微红,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长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水肿;疟疾;闭经;产后瘀血腹痛;慢性肾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鼠子牙

    药材名称竹鼠子牙拼音Zhú Shǔ Zǐ Yá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牙。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竹鼠肉"条。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治小儿破伤风。&quo

  • 老来青

    药材名称老来青别名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来源紫茉莉科黄细心属植物黄细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

  • 杉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松药材名称杉松别名松壳络树来源松科油杉属植物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研末。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瘀,消肿,

  • 蒟蒻薯叶

    药材名称蒟蒻薯叶拼音Jǔ Ruò Shǔ Yè别名老虎须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nor Ridl.;T.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松木皮

    《中药大辞典》:松木皮药材名称松木皮拼音Sōnɡ Mù Pí别名赤松皮(《千金方》),赤龙鳞(《永类钤方》),赤龙皮(《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 艾虎

    药材名称艾虎拼音ài Hǔ英文名Weasel别名地狗、艾鼬、两头乌、臭狗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

  • 多花胡枝子

    药材名称多花胡枝子拼音Duō Huā Hú Zhī Zǐ别名铁鞭草、米汤草来源豆科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河南、陕

  • 刺苞南蛇藤叶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叶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叶。0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n

  • 红钉耙藤

    《中药大辞典》:红钉耙藤药材名称红钉耙藤拼音Hónɡ Dìnɡ Pá Ténɡ别名山木通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短尾铁线莲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