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扁藤

红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扁藤

药材名称红扁藤

别名背带藤

来源葡萄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江西、福建、广东。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扁藤

药材名称红扁藤

拼音Hónɡ Biǎn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Chung Grape

别名背带藤。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闽赣葡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chungii Metca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根及茎均切段或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闽赣葡萄木质藤本。小枝无毛或被锈色短毛,后变无毛;卷须长5-10c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1.5-4cm,无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形状变化较大,三角状卵形、宽卵形或披针形,长3.4-11.5cm,宽2.6-6.8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通常截形,有时为截状浅心形,稀为浅心形,边缘有小牙齿,两面无毛或很快变无毛,常被白粉;侧脉3-4对,细脉隆起,形成明显的脉网。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4-9cm,初被锈色蛛丝状毛,后变无毛;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基部分离,开花后整个呈帽状脱落;雄蕊5;子房基部与花盘合生。浆果球形,直径约6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有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血凝。

性味甘;涩;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主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甘、涩、性平。有消肿拔毒的功能。用于疮痈疖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红木叶

    药材名称水红木叶拼音Shuǐ Hónɡ Mù Yè别名吊白叶、粉帕叶、炒面叶、揉白叶、粉桐叶、灰叶子、野灰靛叶、摸翻脸、翻脸叶、马番莲、抽刀红、捏面樟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树皮。拉丁植

  • 羊角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参药材名称羊角参拼音Yánɡ Jiǎo Shēn别名臭儿参、野白芨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甘肃黄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状茎入药。

  • 白背杨

    药材名称白背杨拼音Bái Bèi Yánɡ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的叶。春、夏季采收。原形态乔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绒毛;冬芽圆锥形,有白色绒

  • 黑升麻

    药材名称黑升麻拼音Hēi Shēnɡ M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糙叶斑鸠菊的根。秋季采集。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密被柔毛,少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椭圆状披针形

  • 吹云草

    《中药大辞典》:吹云草药材名称吹云草拼音Chuī Yún Cǎo别名莎萝莽(《种子植物名称》),一碗泡、公儿草(《广西药植名录》),过山蛇、斩蛇剑(《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

  • 槭叶草

    药材名称槭叶草拼音Qì Yè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Mapleleafgrass别名腊八菜、爬山虎。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柳叶亚菊蒿

    药材名称柳叶亚菊蒿拼音Liǔ Yè Yà Jú Hāo别名藏花儿、艾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亚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salicifolia (M) Poljak. [Tan

  • 木麻黄种子

    药材名称木麻黄种子拼音Mù Má Huánɡ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采收和储藏:秋

  • 杧果叶

    《中药大辞典》:杧果叶药材名称杧果叶拼音Mánɡ Guǒ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

  • 地蔷薇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蔷薇药材名称地蔷薇拼音Dì Qiánɡ Wēi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来源蔷薇科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 (L.) Bunge,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