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窝儿七

窝儿七

《中药大辞典》:窝儿七

药材名称窝儿七

拼音Wō ér Qī

别名阿儿七、窝儿参、山荷叶(《陕西中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根茎。秋季采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根茎横生,粗壮,具一列凹窝,着生多数须根。基生叶1枚,大,阔肾形,2深裂,有长柄,盾状;茎生叶2片互生,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边缘具牙齿及小缺刻。花白色,为顶生聚伞花序,有长总梗;萼片6,早落;花瓣、雄蕊均6枚;子房上位,由1心皮组成;胚珠5~6颗。浆果球形,长约10毫米,蓝黑色;有种子数枚。

生境分部生山坡阴湿处,或山地林下。分布陕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鬼臼素、去氢鬼臼素和山柰酚间属植物山荷叶的根含山柰酚、槲皮素、鬼臼素、β-去水鬼臼苦素、山荷叶素、鬼臼苦素、鬼臼素、去氢鬼臼素、去水鬼臼苦素、山荷叶素、鬼臼苦素都是木脂体类物质。这类物质最初由鬼臼树脂中分得,因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而被注意。

药理作用鬼臼素的作用类似秋水仙碱,为"细胞毒"。对实验性肉瘤及癌细胞很敏感,但由于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毒性太大,故不用作抗癌剂(鬼臼素的衍生物则在临床上用作抗癌剂)。用于皮肤,能引起代谢最旺盛的基层表皮细胞的异常分裂、原形质及细胞核的变性等病变。可用其油溶剂或醇溶剂以除去尖头湿疣或乳状疣,此时应注意勿使药液接触健康皮肤。内服鬼臼索或鬼臼树脂,可刺激小肠,产生大量水泻,属树脂类泻药;此时常伴有腹痛,量大甚至可出现血便,或导致严重衰竭性虚脱。注射给药,鬼臼素的毒性很大,首先表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动物对鬼臼素的敏感性各不相同,猫最敏感,易引起吐、泻(氯丙嗪对这些毒性反应有某些预防作用);大鼠、豚鼠、犬则较不敏感。对离体豚鼠、大鼠的肠管(十二指肠除外)有兴奋作用。在小鼠的试验中(以异体红细胞致敏),鬼臼素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给小鼠注射后,尿中有其代谢物排出,但无原形;亦有微量自肠排出。每日皮下注射可产生蓄积作用。鬼臼素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0~35毫克/公斤。

性味《陕西中草药》:"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①《陕西中草药》:"祛风湿,清热凉血,活血止痛,并有泻下作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蒸劳热,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少腹结痛,痈肿。"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除湿,破瘀散结,止痛,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作散剂或浸酒。外用:研粉敷。

注意《陕西中草药》:"忌热物;孕妇禁用。"

复方①治风湿腰腿痛:窝儿七、长春七朱砂莲、威灵仙各三钱,鬼臼一钱五分。水煎服。

②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小腹结痛:窝儿七一钱。研末冲服,一日二次。

③治痈肿疮疖:窝儿七研末,酒醋调敷局部。

④治毒蛇咬伤:窝儿七三钱。水煎服;并将药渣捣烂,加烧酒敷患处。(选方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窝儿七

药材名称窝儿七

拼音Wō ér Qī

英文名Chinese Umbrellaleaf Rhizome and Root

别名阿儿七、窝儿参、早荷、一碗水一把伞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和东北山荷叶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hylleia sinensis Li2.Diphylleia grayi Fr Schmid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去残茎及须状根。晒干或阴干用。

原形态1.中华山荷叶多年生草本。茎单一,高40-90cm,淡黄色,具条纹,无毛或上部有时具细柔毛。根茎粗壮,横生,具节,节间有近圆形的碗状小凹,根茎上着生多数须根。基生叶1片,柄长达45cm,叶大型,盾状;茎生叶2片,叶柄较短,无毛或被细柔毛;叶片近扁圆形,长10-20cm,宽15-38cm,先端2深裂,基部盾状着生,边缘波状浅裂或具不整齐锯齿,齿端具尖头,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总梗长10-30cm,分枝或不分枝,花序轴与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6,膜质,早落;花瓣6,白色或淡黄色,近圆形,长2-4mm;雄蕊6(-8),长约4.5mm;与花瓣对生,花药长圆形,花丝较短;雄蕊1,子房上位,近圆形,胚珠5-6,浆果珠形,直径8-9mm,成熟后深蓝色,外面向被子白粉。花期5-6月,果期7-8月。

2.东北山荷叶多年生草本,高约50cm。根茎横生。基生叶大,盾状,叶片阔肾形,2深裂;茎生叶通常2片,有时3片,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基部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齐的锯齿,或有时浅裂。伞形花序顶生,有花数朵至10余朵,白色;萼片6,早落;花瓣6,宽倒卵形,长约1cm;雄蕊6;子房上位,由1心皮组成,胚珠5-6粒。浆果球形,绿黑色,有种子数枚。花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900-3400的山坡林下阴湿处。

2.生于山坡阴湿处,或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陕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2.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横生,扁圆柱形,直径1.5-2cm。表面黄棕色,上方有众多圆形凹陷茎痕,呈切向排列,茎前直径约1cm,周围环节明显,下方着生多数细根。根弯曲,长5-6cm,直径1mm。质硬,折断面平坦,颗粒状,皮部浅棕红色,维管束色稍深,稀疏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髓部大,黄白色。气微,特异,味苦。

化学成分1.中华山荷叶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4.9%,山荷叶素(diphyllin)0.1%-0.15%,苦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otoxin)0.04%,去氢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山柰酚(kaempferol)。

2.东北山荷叶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2.8%,山荷叶素(kiphyllin)0.064%以及微量的β-脱水鬼臼苦素(β-apopiropodophyllin),还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

根中还含4'-去甲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鬼臼毒酮( podophyllotoxone),4‘-去甲鬼臼毒酮(4'-demethylpodophyllotoxone),a,β-盾叶鬼臼素(a,β-peltatin),a-盾叶苦鬼臼素-O-β-葡萄糖甙(α-peltatin-5-O-β-glucoside),4'-去甲去氧鬼臼毒素b(4'-demethyldesoxypodophyllotoxin)。

呈中含水量4‘-去甲鬼臼毒素O-葡萄糖甙(4'-demethylpodophyllotoxin-4O-fluloside)。

药理作用1. 细胞毒作用:鬼臼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刺激皮肤可致接触性炎;口服刺激肠胃可致峻泻;毒性大,中毒产生呕吐、腹泻、呼吸兴奋、运动失调以致虚脱死亡。

2.小鼠鬼臼毒素LD50:灌胃及皮下注射分别为90及24.6mg/kg。

3.抑瘤作用:鬼臼毒素对组织培养的瘤细胞和移植的鼠瘤均有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主要用于皮肤湿疣。

毒性鬼臼素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0-35毫克/公斤。

鉴别理化鉴别 以本品粗粉1g,加已乙醇至少氏提取器中至无色,回收乙醇至不足1ml时移入1ml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供试品溶液。另取鬼臼毒素、山荷叶素对照品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两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酸乙酯(60:40)展开,用硫酸乙醇(50:50)喷雾显色,120℃烘5min,两溶液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薄层板置紫外光灯下,山荷叶素斑点显天蓝色。

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小腹疼痛;毒蛇咬伤;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或捣烂,酒、醋调敷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复方①治风湿腰腿痛: 窝儿七、长春七朱砂莲、威灵仙各三钱,鬼臼一钱五分。水煎服。②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小腹结痛: 窝儿七一钱、研末冲服,一日二次。③治痈肿疮疖: 窝儿七研末,酒醋调敷局部。④治毒蛇咬伤:窝儿七三钱。水煎服;并将药渣捣烂,加烧酒敷患处。 (选方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陕西中草药》:祛风湿,清热凉血,活血止痛,并有泻下作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蒸劳热,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少腹结痛,痈肿。

2.《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除湿,破瘀散结,止痛,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下草

    药材名称下草别名筋骨草、散血草、苦地胆来源唇形科下草Ajuga genev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散瘀止痛。主治跌打肿痛,骨折,热毒,痈疮。用法

  • 三角叶冷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角叶冷水花药材名称三角叶冷水花别名玻璃草来源荨麻科三角叶冷水花Pilea swinglei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贵州。性味淡、微甘

  • 大青草

    《中药大辞典》:大青草药材名称大青草拼音Dà Qīnɡ Cǎo别名青泽兰、化痰清(《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苏州本产药材》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原

  • 桦桃树

    药材名称桦桃树别名花皮木、吾处处树来源桦木科桦桃树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var. pyrifolia Franch.,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

  • 挖耳子草

    药材名称挖耳子草拼音Wā ěr Zǐ Cǎo别名金挖耳、贡布美多霹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高山天名精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米,上部有分枝。叶互生,下部

  • 光素馨

    药材名称光素馨别名三叉叶来源木犀科光素馨Jasminum diversifolium Kobuski var. glabricymosum (W. W. Smith) Kobuski,以根、叶入药。生

  • 鸡骨草

    《中国药典》:鸡骨草药材名称鸡骨草拼音Jī Gǔ Cǎo英文名HERBA ABRI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

  • 毛叶嘉榄

    药材名称毛叶嘉榄拼音Máo Yè Jiā Lǎn别名棵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羽叶嘉榄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ga pinnata Rox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刮去粗皮,切碎,

  • 水冬瓜花

    药材名称水冬瓜花拼音Shuǐ Dōnɡ Guā Huā英文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v.别名接骨丹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torice

  • 野酒花

    《中药大辞典》:野酒花药材名称野酒花拼音Yě Jiǔ Huā别名酒花、香蛇麻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阴干或烘干。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高4~6米,具倒生刺毛。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