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蔹子

白蔹子

《中药大辞典》:白蔹子

药材名称白蔹子

拼音Bái Liǎn Zǐ

出处《药性论》

来源葡萄科植物白蔹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蔹"条。

功能主治《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敷。

复方止血消肿:白蔹成熟果实,去种子,留下白色毡毛或带种子研成粉末,外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蔹子

药材名称白蔹子

拼音Bái Liǎn Zǐ

英文名Fruit of Japanese Ampelopsis

出处出自《药性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Paullin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果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蔹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痈。主温疟;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药性论》:治温疟,主寒热结壅热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河口莲座蕨

    药材名称河口莲座蕨拼音Hé Kǒu Lián Zuò Jué英文名Hekou Angiopteris别名河口观音座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河口观音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

  • 麻黄

    《中国药典》:麻黄药材名称麻黄拼音Má Huánɡ英文名HERBA EPHEDRAE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

  • 胡颓子根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根药材名称胡颓子根拼音Hú Tuí Zǐ Gēn别名牛奶根(《分类草药性》),贯榨根(《浙江民间草药》),叶刺头(《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

  • 刀灰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刀灰树药材名称刀灰树别名光叶山矾、滑叶常山来源山矾科刀灰树Symplocos lancifoli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

  • 麻妹条叶

    《中药大辞典》:麻妹条叶药材名称麻妹条叶拼音Má Mèi Tiáo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麻

  • 木天蓼

    《中药大辞典》:木天蓼药材名称木天蓼拼音Mù Tiān Liǎo别名天蓼(《药性论》),藤天蓼(《本草拾遗》),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国树木分类学》),葛枣、葛枣猕猴桃(《东北木

  • 鹿寿草

    药材名称鹿寿草拼音Lù Shòu Cǎo别名鹿寿茶、鹿衔草(《陕西中药志》)。出处《陕西中药志》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夏末采收,取全草晒干。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直

  • 华中五味子

    药材名称华中五味子拼音Huá Zhōnɡ Wǔ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别名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来源为木兰科华中五味子

  • 藤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黄药材名称藤黄拼音Ténɡ Huánɡ别名海藤、玉黄、月黄来源藤黄科藤黄Garcinia hamburgy Hook. f.,以胶树脂入药。生境分部越南、泰国

  • 竹鼠肉

    药材名称竹鼠肉拼音Zhú Shǔ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