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犁头尖

犁头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尖

药材名称犁头尖

拼音Lí Tóu Jiān

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

来源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Decne.,以块茎全草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块茎磨汁或捣烂敷患处。

注意不作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犁头尖

药材名称犁头尖

拼音Lí Tóu Jiān

别名芋头草、小野芋(《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原》),老鼠尾(《广州植物志》),大叶半夏(《广西药植图志》),犁头七(《陆川本草》),土半夏(《闽南民间草药》),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芋头七、百步还原(《云南中草药》)。

出处《本草求原》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全草块茎。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叶具长柄;戟形或深心状戟形,长4~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广歧,边全缘或近3裂。花序柄长2.5~5厘米或更长;佛焰苞下部绿色,管状,管长1.5~2厘米,上部扩大而成一卵状披针形、深紫色的苞片,长12~18厘米,下部宽4~5厘米,上部极狭,有时旋扭;肉穗花序深紫色,子房数列,在花序的基部,接着有数列短而锥尖、直立的中性花,再隔6~8毫米,为数列无柄花药;附属体线形,长10~13厘米。浆果倒卵形,长约6毫米。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喜生于空旷的湿地上。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块茎含生物碱、甾醇。

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大疮,消恶毒,去腐肉生新,又能止血。治鱼口便毒,捶烂醋煮敷之,冷则又换。"

②《陆川本草》:"止血散毒。治乳痈,金疮出血。"

③《实用中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血。治外伤出血,蛇头疔,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磨涂。

注意①《南宁市药物志》:"孕妇禁用。"

②《闽南民间草药》:"内服鲜块茎,须用食物包裹,否则引起口腔粘膜起泡。"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㈠鲜犁头草块茎,去外皮,切一片包盐菜叶或桂圆内服下。(《闽南民间草药》)㈡鲜犁头尖全草适量,加黄酒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瘰疬:犁头草适量,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蛇头疔:犁头尖鲜块茎,调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㈠犁头草适量,捣烂,敷伤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㈡芋头七,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⑤治蛇咬伤:鲜犁头草全草,洗净,捣烂敷。(《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面颈生癣:犁头草适量,用醋磨涂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胼胝:鲜犁头草块茎,捣烂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犁头尖

药材名称犁头尖

拼音Lí Tóu Jiān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Typhonium

别名芋头草、小野芋犁头草、大叶半夏、犁头七、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芋头七、金半夏、野附子、百步大兴安岭原、独脚莲、耗子尾巴、山茨菇、犁头半夏、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观音芋、野芋蛋、野芋

出处出自《本草求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的块茎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divaricatum (L.) Decne.[Arum divaricatum L.]

采收和储藏:隙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犁头尖,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椭圆形,直径1-2cm,褐色,具环节,节间有黄色根迹,颈部生长1-4cm的黄白色纤维状须根,散生疣凸状芽眼。幼株叶1-2,叶片深心形、卵状心形至戟形,长3-5cm,宽2-4cm,多年生植株叶4-8枚,叶柄长20-24cm,基部鞘状,淡绿色,上部圆柱形,绿色;叶片戟状三角形,绿色,长约13cm,宽约8cm;中肋2面稍隆起,侧脉3-5对,最下1对基出。花序柄单1,从叶腑抽出,长9-11cm,淡绿色,圆柱形,直立;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形,长1.6-3cm,粗0.8-1.5cm,檐部绿紫色,卷成长角状,长12-18cm,盛花时展开,后仰,卵状长披针形,宽4-5cm,中部以上骤狭成带状下垂,先端旋曲,内面深紫色,外面绿紫色;肉穗花序无柄;雌花序圆锥形,长1.5-3mm,粗3-4mm;中性花序长1.7-4cm,下部长具花连花粗4mm,无花部分粗约1mm,淡绿色;雄花序长4-9mm,粗约4mm,橙黄色;附属器具强烈的粪臭,长10-13cm,鼠尾状,近直立,下部1/3具疣皱,向上平滑;雌花子房卵形,黄色柱头盘状具乳突,红色;‘雄花雄蕊2,无柄,红室2,长圆状倒卵形;中性花线形,两头黄色,腰部红色,长约4mm。浆果卵圆形。种子球形。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地边、田头、草坡、石隙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块茎长圆锥形,直径为0.3-1cm,表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剥落,稍有皱纹。芽痕多贪薇一侧,须根痕扁布全体,并有多数外凸的珠芽良。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薄,仅有4-5层细胞,木栓细胞方形、长方形或扁平,排列不整齐。薄壁组织中可见大量分生组织,薄壁细胞均弃满淀粉粒。粘液细胞多分布于近木栓层的数层薄壁细胞间,明显大于薄壁细胞,直径60-180μm.

化学成分块茎含生物碱(alkaloids)和甾醇(sterol)。

药理作用毒副反应:小鼠腹腔注射犁头尖全草的氯信提取物1g/kg,出现肌肉张力增加,活支国减少,呼吸困难及神经系统症状。200目细粉20%西南犁头尖(Typhonium omeiense H.Li)块茎粉混悬液滴兔眼0.1ml,保留2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1h后出现红肿、小水泡,表明对眼结膜有刺激性,但在1-2天后能恢复政党人识服后会引起口腔粘膜起泡,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可立即含漱及内服生姜汁和米醋,或服蛋清、面糊和大量糖水或静滴葡萄糖盐水,腹部剧痛可注射吗啡,出现惊劂可注射镇静剂,继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瘰疬;血管瘤;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涂;或研末撒。

注意本品有毒,一般外用,不作内服。孕妇禁服。误食会出现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一、鲜犁头草块茎,去外皮,切一片包盐菜叶或桂圆肉服下。(《闽南民间草药》)二、鲜犁头尖全草适量,加黄酒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②治瘰疬:犁头草适量,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民间常用草药幻③洽蛇头疔:犁头尖鲜块茎,调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④治外伤出血:一、 头草适量,捣烂,敷伤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二、芋头七,研未,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⑤治蛇咬伤:鲜犁头草全草,洗净。捣烂敷,(《闽南民间草药》)⑥治面颈生癣:犁头草适量,用醋磨涂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⑦治胼低:鲜犁头草块茎,捣烂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散大疮,消恶毒,去腐肉生新,又能止血。治鱼口便毒,捶烂醋煮敷之,冷则又换。

2.《陆川本草》:止血散毒。治乳痈,金疮出血。

3.《实用中草药》:叼削中解毒,散瘀止血。治外伤出血,蛇头疗,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药材名称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

  • 三叶鬼针草

    药材名称三叶鬼针草拼音Sān Yè Guǐ Zhēn Cǎo英文名Herba Bidentis Pilosae别名鬼针草来源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夏、秋

  • 林檎

    《中药大辞典》:林檎药材名称林檎拼音Lín Qín别名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

  • 长距鸟足兰

    药材名称长距鸟足兰拼音Chánɡ Jù Niǎo Zú Lán别名对对参来源兰科长距鸟足兰Satyrium nepalensis D. Don,以块茎入药。生境

  • 旱芹

    《中药大辞典》:旱芹药材名称旱芹拼音Hàn Qín别名芹菜(《别录》),和兰鸭儿芹(《中国植物图鉴》),香芹、蒲芹(《本草推陈》),药芹(《中国药植图鉴》),野芹(《上海常用中草药

  • 竹叶兰

    《中药大辞典》:竹叶兰药材名称竹叶兰拼音Zhú Yè Lán别名黄竹参(《贵州药植目录》),竹叶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鸭跖草种植物紫背鹿衔

  • 红花鹅掌柴

    药材名称红花鹅掌柴拼音Hónɡ Huā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of Redflower schefflera别名七叶莲、通花树、当遁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

  • 白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叶藤药材名称白叶藤别名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药。全

  • 秤杆升麻

    药材名称秤杆升麻拼音Chènɡ Gǎn Shēnɡ Má别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点菜、土升麻(《贵州民间药物》),猫儿翻甑、搬倒甑(《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

  • 踏膀药

    药材名称踏膀药拼音Tà Bǎnɡ Yào别名黄花地丁、土细辛[云南]、黄花细辛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灰叶堇菜Viola delavayi 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冬采集,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