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爬山豆根

爬山豆根

《中药大辞典》:爬山豆根

药材名称爬山豆根

拼音Pá Shān Dòu Gēn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夏、秋采收。

原形态三棱枝杭子梢,又名:三棱草、山落花生大发表、野蚕豆根、三棱梢爬山豆。

小灌木,高60~120厘米。小枝三棱形,无毛。叶互生;小叶3,长椭圆形,长4.5~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翅,小叶柄密被白毛;托叶宿存,披针形。急尖,基部下延。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有棱,被短柔毛;苞片宿存,线状披针形;萼钟形,外面密被白色长毛,先端5齿裂;下面1枚较长;花冠黄色,长8~10毫米,旗瓣卵圆形,龙骨瓣急尖,向内直角弯曲。荚果斜椭圆形,长7毫米,全部被毛。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甘。"

功能主治治肠炎,痢疾,肠风下血,肾炎,风湿痛,跌打损伤。

《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止血。治高热,赤痢,肠风下血,吹乳,跌打损伤,月家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赤痢:爬山豆根、红糖各五钱。同炒焦,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爬山豆根一两,茜草三钱。煎甜酒水服。

③治吹乳:爬山豆根一两。捣绒,炒热外敷乳上。

④治跌打损伤:爬山豆根一两,捣烂,加童便少许,拌匀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风寒外感,皮肤病: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⑥治赤痢,肠炎,肾炎: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⑦治风湿性关节炎:大发表根一两。泡酒服。(⑤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爬山豆根

药材名称爬山豆根

拼音Pá Shān Dòu Gēn

英文名Root of Threeangleabranch Clovershrub

别名大发表、野蚕虫根、见水消、三楞金刚、松漏争。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Franch.)Schindl.[Lespedeza trigonoclada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三棱枝杭子梢 小灌木,高60-120cm。小枝三棱形,无毛。托叶宿存,膜质,无毛,斜披针形;三出复叶,互生;叶柄有翅,长1.5-4.5cm,宽1-3cm;小叶坚纸质,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微缺有细尖,基部近圆形,下面被白色长硬毛,侧面小叶长3-8.5cm,宽0.8-2.5cm,顶端小叶稍大。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细长,有棱,长10-17cm,被短柔毛;花梗细长;苞片宿存,线状披针形,长5-10mm;花萼宽钟形,被黄色长硬毛,萼齿5,披针形,急尖,下1个较长;花冠蝶形,黄色,长8-10mm,旗瓣卵圆形,较翼瓣稍短,龙骨瓣急尖,弯曲。荚果斜椭圆形,长约7mm,宽约4mm,被毛。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涩;微甘;平

归经肝;大肠;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痢疾;黄疸;肠风下血;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止血。治高热,赤痢,肠风下血,吹乳,跌打损伤,月家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无根藤

    药材名称无根藤拼音Wú Gēn Ténɡ别名无头藤、无娘藤、金丝藤、罗网藤、无根草来源为樟科无根藤属植物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

  • 通光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光散药材名称通光散拼音Tōnɡ Guānɡ Sàn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

  • 白花穿心莲

    药材名称白花穿心莲拼音Bái Huā Chuān Xīn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须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graphis laxiflora (BI.) Lindau [

  • 伽蓝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伽蓝菜药材名称伽蓝菜拼音Qié Lán Cài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来源景天科伽蓝菜属植物伽蓝菜Kalanchoe laci

  • 野洋烟根

    药材名称野洋烟根拼音Yě Yánɡ Yā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高莴苣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苦菜"条。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镇痛。复

  • 姜黄

    《中国药典》:姜黄药材名称姜黄拼音Jiānɡ Huánɡ英文名RHIZOMA CURCUMAE LONGAE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 茶油粑

    药材名称茶油粑拼音Chá Yóu Bā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

  • 独蕨萁

    药材名称独蕨萁拼音Dú Jué Qí别名绒毛阴地蕨、蕨萁参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独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

  • 翻白柴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药材名称翻白柴拼音Fān Bái Chá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

  • 旋蒴苣苔

    药材名称旋蒴苣苔拼音Xuán Shuò Jù Tái别名牛耳散血草、散血草[陕西]来源苦苣苔科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