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淮通

淮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淮通

药材名称淮通

拼音Huái Tōnɡ

别名木通、青木香

来源马兜铃马兜铃属植物宝兴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以入药。春秋采集,分别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水下乳,排脓止痛。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痈肿。

用法用量2~3钱。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淮通

药材名称淮通

拼音Huái Tōnɡ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淮通马兜铃。春秋季采粗藤或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本质藤本,长达4米许。幼枝和芽密被黄茸毛,老时被柔毛。单叶互生;卵状心形,长10~12厘米,宽6~10厘米,先端锐尖至短渐尖,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毛较密,全缘;叶柄长3~7厘米,被柔毛。单花腋生;具长约5厘米的花梗,其下端有一长约1厘米的卵形苞片;花被管弯曲,呈烟斗状,长约4厘米,密生黄色柔毛,管上端开展成花瓣状,3裂,黄色,有紫色斑;雄蕊6,贴生于长约4毫米的花柱体上;雌蕊单一,子房下位,长约1.5厘米,6室。蒴果圆柱形,长6~7厘米,径2~3厘米,具6条明显的翅状棱,成熟时6瓣开裂。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峡谷林下阴湿处或山坡丛林下。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藤含β-谷甾醇,马兜铃酸,木兰花碱和酸性成分等。

性味《云南中草药》:"苦,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心、肾、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清热除湿,排脓止痛。治湿热小便不利,尿血,阴道滴虫,湿疹,荨麻疹,风湿关节痛。"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除烦退热,行水下乳,排脓止痛,治湿热壅滞身肿,五淋,小便不利,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注意《云南中草药》:"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及孕妇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淮通

药材名称淮通

拼音Huái Tōnɡ

英文名Stem of Moupin Dutchmanspipe

别名木通、淮通马兜铃、理防己、木防已、岩见悉。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宝兴马兜铃的茎的茎藤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或剖开,晒干。

原形态宝兴马兜铃木质藤本,根长圆柱形。嫩枝和芽密被黄棕色或灰色长柔毛。叶互生;叶柄密被灰棕色或黄棕色长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6-16cm,宽5-12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两侧裂片下垂或稍内弯,上面疏生灰白色糙伏毛,后变无毛,下面密被黄棕色长柔毛,网脉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3-8cm,花后常伸长,密被长柔毛;小苞片卵形;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略扁,弯曲处至檐部与下部近等长而稍狭,外面疏被黄棕色长柔毛,内面仅近子房处被微柔毛;檐部盘状,近圆形,内面黄色,有紫红色斑点,边缘绿色,具网状脉纹,浅3裂,裂片先端具凸尖;喉部圆形,稍具领状环;花药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密被长柔毛;合蕊柱先端3裂,稀有时再2裂。蒴蜾长圆形,成熟时自先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长卵形,背面平凸状,具皱纹及隆起的边缘。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长圆柱形或稍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除去栓皮显灰黄色,较粗糙,可见纵向稍弯曲的维管束;节处不膨大,分枝痕互生。体较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放射状不平整的层片状,髓部小,呈一字形,类白色或颓废呈黑色的空洞。气微辛、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木栓细胞20余列。皮层稍层,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外韧型维管束,放射状排列,韧皮部稍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直径40-300μm,排列成多层轮。射线细胞宽7至多列。皮层及射线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或2-4个个组成的复粒,脐点点状或裂隙状。②石细胞单个或成群,长径20-100μm。③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35μm。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150μm。⑤木纤维成束,壁厚。⑥木栓组织浅棕黄色,细胞多角形。

化学成分根、茎中含马兜铃(aristolofchid)I,尿囊素(allanto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马兜铃酸Ⅳ甲醚(aristolochic acid Ⅳ methylether),棕榈酸(palmitic acid),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Ⅱ去甲氧基穆坪马兜铃酰胺[N-(p-hydroxyphenethyl)-P-coumaramide],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aristolochic acid Ⅳ methylether methyl ester)和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根中马兜铃总酸含量达0.58%。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1%盐酸乙醇溶液40ml,水浴上回流提取1h,滤过。取滤液20ml,用氧试液调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干。加5%盐酸溶液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小试管中各1ml,分别加碘化汞钾、碘化钾、碘化铋钾试液各2滴,依次产生淡黄色、棕红色、红棕色浑浊。

性味苦;辛;寒

归经心;肾;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泻痢腹痛;湿热身肿;小便赤涩;尿血;风湿热痹;痈肿恶疮;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注意遗尿、滑精及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清热除湿,排脓止痛。治湿热小便不利,尿血,阴道滴虫,湿疹,荨麻疹,风湿关节痛。

2.《四川常用中草药》:除烦退热,行水下乳,排脓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冰片

    《中国药典》:冰片药材名称冰片拼音Bīnɡ Piàn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来源分机制冰片与艾片两类。机制冰片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

  • 大种鹅儿肠

    药材名称大种鹅儿肠拼音Dà Zhǒnɡ é ér Chánɡ别名黑牵牛、通经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独籽繁缕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monosperma Buch.-H

  • 黄多孔菌

    药材名称黄多孔菌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黄多孔菌Polyporus eleg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朽木及枯树上,偶尔生长于针叶树的腐木上。

  • 钩栲

    药材名称钩栲拼音Gōu Kǎo别名大叶锥栗、大叶青柴、青叶槠、钩栗、猴栗来源壳斗科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岛)外,广布长江以南各

  • 化金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化金丹药材名称化金丹拼音Huà Jīn Dān别名四棱猪屎豆来源豆科四棱猪屎豆Crotalaria tetragona 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涩,

  • 土蜂

    《中药大辞典》:土蜂药材名称土蜂拼音Tǔ Fēnɡ别名蜚零(《本经》),马蜂(《尔雅》郭璞注)。出处《本经》来源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全虫。原形态体大,形圆长,长约2厘米。色黑,被细毛。前头部广阔,复眼1

  • 朱砂藤

    药材名称朱砂藤拼音Zhū Shā Ténɡ别名朱砂莲、托腰散、野红薯藤来源萝藦科朱砂藤Cynanchum officinale (Hemsl.)Tsiang et Zhang [Pentat

  • 螃蟹脚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脚药材名称螃蟹脚拼音Pánɡ Xiè Jiǎo来源灯心草科螃蟹脚Juncus diastrophanthus Buche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地石榴花

    药材名称地石榴花拼音Dì Shí Liu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花。功能主治治遗精,滑精。用法用量地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光叶密花豆

    药材名称光叶密花豆拼音Guānɡ Yè Mì Huā Dòu英文名Harmand Spatholobus别名大样荔枝藤。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光叶密花豆的茎藤。拉丁植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