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沙前胡

沙前胡

药材名称沙前胡

拼音Shā Qián Hú

别名前胡、牛叫磨(《内蒙古中草药》),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照日古达苏(蒙名)。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新苗剐发出时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阿魏,又名:沙茴香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粗大。茎直立,基部有纤维质鞘,有分枝,苍白色。叶多半根生,无毛,卵形至三角形,长4~20厘米,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楔形至倒卵形,长1~3毫米,宽1毫米,肥厚,极叉开,常3裂,具粗齿或裂片;叶柄长5~15厘米,茎生叶有短柄,具扩张叶鞘。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15~30厘米;无总苞或有1~2片;伞幅7~15,近等长;小总苞片数个,条形,和花等长,粗糙,或缺如;花梗多数;花黄色。双悬果矩圆形,长10~13毫米,宽3~5毫米,扁平,无毛;果柄长12~20毫米,侧棱宽,具木栓质翅。花期5~8月。果期7~9月。

本植物的种子(沙前胡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固定砂丘及砂质地上。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地。

性味甘辛,凉。

①《内蒙古中草药》:"甘,平。"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痰,镇咳。治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气管炎,咳喘胸闷,扁桃体炎,淋巴结核。

①《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结核。治骨结核,淋巴结核,脓疡,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解热,镇咳,祛痰。治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喘息、胸闷,大叶性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大剂量0.5~1两)。

复方①治肋间神经痛,闪腰岔气:刚前胡二两。水煎,分二次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骨结核:刚前胡二两。水煎服,连服二个月。(《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海决明

    药材名称海决明拼音Hǎi Jué Mínɡ英文名Black Fovea Snail别名马蹄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

  • 松塔

    药材名称松塔拼音Sōnɡ Tǎ来源松科松属植物白皮松(蛇皮松、虎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的球果。炮制初冬采收不带种子的球果(松塔)。除去果鳞,取下种子,碾去木质硬壳即得。性味苦,

  • 白炭

    药材名称白炭拼音Bái Tàn别名火炭(《千金方》),无纹炭(《圣济总录》),木炭(《普济方》),焊炭(《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炭之坚紧无纹、烧时焰发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肠

  • 蛇退步

    《中药大辞典》:蛇退步药材名称蛇退步拼音Shé Tuì Bù别名三枝标、蛇鳞草(《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

  • 巨藻

    药材名称巨藻拼音Jù Zǎo别名海藻王来源药材基源:为巨藻科植物巨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ocystis pyrifera(L.)A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藻体巨大

  • 对节树根

    《中药大辞典》:对节树根药材名称对节树根拼音Duì Jié Shù Gēn别名小红米果根(《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秋季采挖。性味辛苦

  • 大香附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香附子药材名称大香附子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别名假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砖子苗来源莎草科大香附子Mariscus umbellatus Vahl

  • 毛蒌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蒌药材名称毛蒌别名石南藤、石蒌、爬岩香、小毛蒟、绒毛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 Maxim.,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

  • 红血藤

    药材名称红血藤拼音Hónɡ Xuè Ténɡ英文名Chinese Spatholobus别名华密花豆、血格龙。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红血藤的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a

  • 番石榴树皮

    药材名称番石榴树皮拼音Fān Shí Liu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u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