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水茴香

水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茴香

药材名称水茴香

拼音Shuǐ Huí Xiānɡ

别名薄荷水八角、水波香、皱叶石龙尾

来源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大叶石龙尾Limnophila rugosa (Roth)Merr.[Limnophila roxburghii G. Do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胃痛。外用治天疱疮。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水茴香

药材名称水茴香

拼音Shuǐ Huí Xiānɡ

别名田根草(《分类草药性》),水薄荷(《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八角(《陆川本草》),水荆芥(《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玄参科植物大叶石龙尾全草。秋季采,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芳香草本。茎多敷,粗壮,高30~60厘米,幼时被毛,老则秃净。单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4~8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近短尖,基部渐狭成一长6~25毫米的柄,边缘有小钝齿,上面多皱纹,有白毛,下面散生多数小腺点。头状花序腋生,无柄或有短柄;小花无柄;小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萼被柔毛,裂片披针形;花冠智圆柱形,长约8毫米,先端多少2唇形,蓝紫色,口部黄色,上唇全缘或2裂,下唇3裂,扩展;雄蕊4,2强,内藏;子房上位,2室,花柱单生,顶端下弯。蒴果椭圆状,约与萼等长。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沟边阴湿地。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产四川、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黄棕色,具膨大的节;叶多脱落或皱缩卷曲,灰棕色,照之有多数透明腺点,揉之有八角茴香气。

性味辛甘,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平。"

②《陆川本草》:"性温,气味辛香。"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理气化痰。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小儿乳积,疮疖。

①《分类草药性》:"治水消肿,行周身血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宽肠理气,利尿消肿。治蓄水臌胀。"

③《陆川本草》:"行气消肿,健胃止痛。治水肿、食欲不振、心气痛。"

④《南宁市药物志》:"燥湿去痰,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治气喘咳嗽,小儿奶瘕,疮疖,蛇伤,胃寒痛。"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健胃,顺气,解郁,利尿。治风湿热邪头痛,水肿,虚肿,胃气痛,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水茴香

药材名称水茴香

拼音Shuǐ Huí Xiānɡ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轮藻种植物水茴香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长,丝状,有节,节间约1厘米,淡绿色。假叶圆柱状,轮生于各节,又多又状分歧。雌雄器生于茎上节处。

生境分部多生于水边或池沼中。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湿止咳。

复方①治风热感冒:水茴香、水芹菜、水灯心各五钱,煨水服。

①治水呛咳:水茴香、水白莱、水白芷各三钱,煨水服。

②治烫伤,火伤:水茴香研末,加冰片少许,调麻油外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茴香

药材名称水茴香

拼音Shuǐ Huí Xiā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Winkled Marshweed

别名田根草、水薄荷水八角、水荆芥、水波香、皱叶石龙尾

出处出自《贵州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叶石龙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itella expansa Allen, Limnophila rugosa (Roth)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50cm。全株无毛或疏被毛,具芳香。根茎横走,多采购根。茎直立,分枝,略呈四方形。叶对生;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长3-9cm,宽1-5cm,先端钝至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锯齿,背面有腺点;叶柄长1-2cm,具狭翅。花无梗,无小苞片,通常聚集成头状;总花梗长2-30mm;苞片近于匙状长圆形,近无柄,比叶小;花萼长约7mm,萼齿5,狭披针形,后方一枚最大;花冠紫红色或蓝色,长达1.6cm,上唇先端凹缺,下唇3裂;花室略分离,花柱纤细,先端圆柱状而被柔毛。蒴果椭圆形,略扁,长约5mm,浅褐色。种子扁平,不规则卷迭,具网纹。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水边或池沼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10-50cm。茎黄棕色,略呈四方形,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髓。叶多脱落或皱缩卷曲,灰棕色,对学视之有多数透明腺点,揉之八角茴香气。气香,味微甘。

以叶多、得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茎叶含精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受草脑(estragole),顺式及反式茴香脑(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丙酮(anisalaceto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异愈创木烯(isoguaiene)[1]。

花茎的精油中含胡椒酚甲醚(methylchavicol),茴香醛及基他5种成分[2]。

地上部分及根含5-羟基-7,8,2,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2,4-tetramethoxyflavone)[3],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熊果酸(ursolic acic)[4],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5],石吊兰素(nevadensin),去甲氧基苏打基亭(demethoxysudachitin)[6]。

药理作用由本植物全草提取的石吊兰素(1)3.1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的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均有显着的降血压作用,用花后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在30min内大约下降6.65kPa(50mmHg)[1]。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小儿乳积;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针草

    药材名称刺针草拼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 通泉草

    药材名称通泉草拼音Tōnɡ Quán Cǎo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

  • 鸡掌七

    药材名称鸡掌七拼音Jī Zhǎnɡ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粗糙红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scabrida(Franch.)S.H.Fu[Sedum scabridum

  • 苦地胆根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根药材名称苦地胆根拼音Kǔ Dì Dǎn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性状主根圆柱形,弯曲

  • 尿桶弓

    《中药大辞典》:尿桶弓药材名称尿桶弓拼音Niào Tǒnɡ Gōnɡ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广西药植名录》),羊角、黑汉豆、三角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

  • 《中药大辞典》:橘药材名称橘拼音Jú别名黄橘(《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原形态①福橘(《泉南杂志》),又名:绿橘(《纲目》),红橘、大红蜜描

  • 骆驼蓬子

    《中药大辞典》:骆驼蓬子药材名称骆驼蓬子拼音Luò Tuo Pénɡ Zǐ出处《新疆中草药》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成熟时采收。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3.92%,6.4~7.0

  • 大剑叶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剑叶木药材名称大剑叶木拼音Dà Jiàn Yè Mù别名竹节兰、点点领[傣]来源龙舌兰科大剑叶木Pleomele terniflora (

  • 铺山燕

    药材名称铺山燕拼音Pū Shān 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 苦参

    《中国药典》:苦参药材名称苦参拼音Kǔ Shēn英文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