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橡实壳

橡实壳

《中药大辞典》:橡实壳

药材名称橡实壳

拼音Xiànɡ Shí Ké

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玉楸药解》)。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种植物麻栎壳斗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橡实"条。

化学成分参见"橡实"条。

炮制《日华子本草》:"入药捣、炒焦用。"

性味《纲目》:"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治泻痢脱肛,肠风下血,崩中带下。

①《唐本草》:"为散及煮汁服,主痢。"

②《日华子本草》:"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仁斋直指方》)

②治肠风下血:橡豆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铁线扎住,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方用硫黄填满,煅研酒服。(《余居士选奇方》)

③治走马牙疳: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搽之。(《全幼心鉴》)

④治风虫牙痛:橡斗五个,皂荚一条(均入盐在内)。同煅过,研末,日搽三、五次,荆芥汤漱之。(《经验良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橡实壳

药材名称橡实壳

拼音Xiànɡ Shí Ké

别名橡斗壳、橡豆子壳、橡子壳、橡碗子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辽东栎的壳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Quercus acutissima Carr.2.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采收和储藏:采收橡实时收集,晒足干。

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15-3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3cm,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壳斗杯状,直径1.5-2cm,高约2cm.外面鳞片状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内面棕色,平滑。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麻栎壳斗含鞣质19%-29%。

炮制《日华子本草》:入药捣、炒焦用。

性味涩;性温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止带;止血;敛疮。主赤白下痢;肠风下血,脱肛;带下;崩中;牙疳;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炒焦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汁洗。

复方①治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仁斋直指方》)②治肠风下血:橡豆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铣线扎住,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方用硫黄填满,煅研酒服。(《余居士选奇方》)③治走马牙疳: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搽之。(《全幼心鉴》)④洽风虫牙痛:橡斗五个,皂荚一条(均人盐在内)。同煅过,研末,日搽三、五次,荆芥汤漱之。(《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为散及煮汁服,主痢。

2.《日华干本草》: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胲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胲子药材名称羊胲子拼音Yánɡ Hǎi Zǐ别名羊嚼子、羊咬子、山羊胃结石来源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a hircus L.,以胃中草结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功能主

  • 蛟龙木

    药材名称蛟龙木拼音Jiāo Lónɡ Mù别名婆劈树、三不正、落地金钱、猴耳环、鸡三树、尿桶公来源豆科围涎树属植物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

  • 雪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药药材名称雪药拼音Xuě Yào别名毛花点草来源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毛花点草Nanocnide pilosa Mig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性味酸

  • 小柳拐

    《中药大辞典》:小柳拐药材名称小柳拐拼音Xiǎo Liǔ Guǎi别名山救驾(《陕西草药》)。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探春的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半常绿灌木,高2~4米。根圆柱

  • 乌榄叶

    《中药大辞典》:乌榄叶药材名称乌榄叶拼音Wū Lǎn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橄榄科植物乌榄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榄"条。性味《陆川本草》:"性温,微

  • 桄榔面

    《中药大辞典》:桄榔面药材名称桄榔面拼音Guānɡ Lánɡ Mià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性味《纲目》:&quo

  • 对虾壳

    药材名称对虾壳拼音Duì Xiā Ké别名海虾壳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的甲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naeus

  • 福建胡颓子叶

    药材名称福建胡颓子叶拼音Fú Jiàn Hú Tuí Zǐ Yè出处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

  • 茄花

    《中药大辞典》:茄花药材名称茄花拼音Qié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金疮,牙痛。"复方治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海上名方

  • 老虎须

    药材名称老虎须别名箭根薯、蒟蒻薯、山大黄、老虎花来源蛛丝草科蒟蒻薯属植物长须果Tacca chantrieri Andre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