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木达地黄

木达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达地黄

药材名称木达地黄

别名马松子、野路葵、野棉花

来源梧桐木达地黄Melochia corchorifolia L.,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及广东。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木达地黄

药材名称木达地黄

拼音Mù Dá Dì Huánɡ

别名假络麻、野棉花秸。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马松子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chia corchorifoli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马松子 直立、多分枝的亚灌木状草本,高不及1m。枝黄褐色,略被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柔毛;托叶条形,长2-4mm,被毛;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有不明显的3浅裂,长2.5-7cm,宽1-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近于无毛,下面略被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密伞花序或团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小苞片条形,具缘毛,混生在花序内;萼钟状,5浅裂,长约2.5mm,外面被长柔毛和刚毛,内面无毛,裂片三角形;花瓣5,白色,后变为淡红色,长圆形,长约6mm,基部收缩;雄蕊5,下部连合成筒,与花瓣对生;子房无柄,5室,密被柔毛,花柱5枚,线状蒴果圆球形,具5棱,直径5-6mm,被长柔毛,每室具种子1-2颗,种子卵形,略成三角状,褐黑色,长2-3mm。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或低丘陵旷野间。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小齿,下面沿叶脉疏被短毛,叶长1-7cm,宽0.7-3cm;叶柄长5-20mm。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马松子地上部分含生物碱:蛇婆子碱(adoue-tine)Y',马松子环肽碱(melofoline),欧鼠李叶碱(frangnfo-line),欧鼠李碱(franganine),马松子碱(melochicorine)及6-甲氧基-3-丙烯基-2-吡啶羧酸(6-methoxy-3-propenyl-2-pyridine-carboxylic acid),另含无羁萜(friedelin),无羁萜醇(friedelinol),β-香树脂醇(β-amyrin),三十四醇(tetratriacontanol),27-甲基-1,3-二十八烷二醇(27-methyloctacosane-1,3-diol),24-乙基-2-甲基-1-四十三烯-3,23-二醇(24-ethyl-2-methyltritetracont-1-ene-3,23-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β-谷甾醇酯(β-sitoterylstear-ate),硬脂酸乙酯(ethylstearate),4-壬烯酸廿九烷醇酯(nonacosyl-non-4-enoat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牡荆素(vitexin),洋槐甙(robinin);叶还含马松子甙即蜀葵甙元-8-O-葡糖甙酸(melocorine,herbacetin-8-O-glu-curonide),棉花皮素-8-O-β-D-葡糖醛酸甙(hibifolin, gossypetin-8-O-β-D-glucuronide),三叶豆甙即山柰酚-3-O-β-D-半乳糖甙(tri-folin, 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痒。主急性黄疸型肝炎;皮肤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露兜竻蔃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蔃药材名称露兜竻蔃拼音Lù Dōu Lè Qiánɡ别名勒角蔃(《岭南草药志》),露兜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露兜树科植物

  • 黄屈花

    药材名称黄屈花拼音Huánɡ Qū Huā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调。用法用量内服:泡酒,1~2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青刺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药材名称青刺尖拼音Qīnɡ Cì Jiān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

  • 藤金合欢

    药材名称藤金合欢别名南蛇公、小样南蛇簕来源豆科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a (Lour.) Merr.,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腹痛急剧:鲜叶捣烂取

  • 玉米油

    药材名称玉米油拼音Yù M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种子成熟时采集,晒干,榨取油。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

  • 山吴萸果

    《中药大辞典》:山吴萸果药材名称山吴萸果拼音Shān Wú Yú Guǒ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果实。原形态形态详"五除叶"条。性味苦辛

  • 野麦子

    《中药大辞典》:野麦子药材名称野麦子拼音Yě Mài Zi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温补,治虚

  • 大苞叶千斤拔叶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叶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

  • 藤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三七药材名称藤三七拼音Ténɡ Sān Qī别名藤子三七来源落葵科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 蚯疽草

    《中药大辞典》:蚯疽草药材名称蚯疽草拼音Qiū Jū Cǎo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