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张公鱼

张公鱼

《中药大辞典》:张公鱼

药材名称张公鱼

拼音Zhānɡ Gōnɡ Yú

别名七星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花财鱼(《中国动物图谱·鱼类》),花鯹鱼(《陆川本草》)。

出处《陆川木草》

来源为鳢科动物月鳢

原形态体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全长约30厘米。头略尖,头部有较大的鳞片,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略突。两颌、锄骨及口盖骨均有齿;下颌更杂有大型的齿。侧线鳞59~62。背鳍、臀鳍均长,背鳍47,胸鳍14,臀鳍29,无腹鳍。尾鳍椭圆形。体色棕灰,腹部色较浅,体侧有"V"形黑纹11条。在尾鳍的基部和胸鳍的上方,各有一大形黑斑。头上、背上和体侧有许多白色小斑。从鳃盖到眼后方每侧各有黑纹2条。

栖于淡水河中水草茂盛处,以小鱼为食

生境分部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陆川本草》:"甘,平。"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滋阴,壮筋骨。治阴虚,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2~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张公鱼

药材名称张公鱼

拼音Zhānɡ Gōnɡ Yú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

别名七星鱼、花财鱼、花鯹鱼、朝北鱼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月鳢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nna asiati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月鳢,体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全长约30cm。头略尖,具较大的鳞片,口大,端位。下颌略突,下颌杂有大型的齿。侧线鳞59-62。背鳍、臀鳍均长,背鳍47,胸鳍14,臀鳍29,无腹鳍。尾鳍椭圆形。体侧有V形黑纹11条。于尾鳍基部及胸鳍的上方,各有一大形黑斑。从鳃盖到眼后方,每侧各有黑纹2条。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于淡水河中水草茂盛处,以小鱼为食。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虚;强筋壮骨。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内服:炖食,100-200g。

各家论述《陆川本草》:兹阴,壮筋骨。治阴虚,四肢无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全国中草药汇编》:苹药材名称苹拼音Pínɡ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来源苹科苹属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春

  • 变叶榕

    药材名称变叶榕拼音Biàn Yè Rónɡ别名金不换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变叶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Variolosa Lindl.ex Benth.采收

  • 老虎须

    药材名称老虎须别名箭根薯、蒟蒻薯、山大黄、老虎花来源蛛丝草科蒟蒻薯属植物长须果Tacca chantrieri Andre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

  • 穿鱼藤

    《中药大辞典》:穿鱼藤药材名称穿鱼藤拼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

  • 白沙虫药

    《中药大辞典》:白沙虫药药材名称白沙虫药拼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别名痢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

  • 脾寒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药材名称脾寒草拼音Pí Hán Cǎo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春、夏间采收。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

  • 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菠菜药材名称菠菜拼音Bō Cài来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滋阴平肝,止咳润肠。主治高血压

  • 变叶胡椒

    药材名称变叶胡椒拼音Biàn Yè Hú Jiāo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变叶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mutabileC.D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原形

  • 粉瘤菌

    药材名称粉瘤菌拼音Fěn Liú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拼音Bǎi Zú Ténɡ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