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艾叶

山艾叶

药材名称山艾叶

拼音Shān ài Yè

英文名Oakleaf Ajania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构叶亚区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quercifolia (W. W. Smith) Ling et Shin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栎叶亚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状绢毛。叶互生;叶有短柄,柄基部无叶耳;中部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稀为宽线形,长5-8cm,宽2-4cm,边缘有粗齿或缺刻状浅裂或深裂,裂片3-4对,中上部叶不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达10cm,上部叶渐小,叶质坚硬,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密被绢毛。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呈伞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壮;总苞钟形,总苞片4层,外层卵状披针形,中内层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外层稀生绢毛,边缘膜质;雌花11个,边生,花冠细管状,4齿裂,一齿较大;两性花管状,长3mm,全部花冠黄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1.5mm。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3900m的山坡林下、林缘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地上部:作艾叶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梓

    药材名称石梓别名笛簕狗脚迹、鼻血簕来源马鞭草科石梓Gmelina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云南。性味甘、微辛,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去瘀,去湿止痛。闭经:根1

  • 水黄

    药材名称水黄拼音Shuǐ Huánɡ别名葛叶大黄、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药理作用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作用,其IC

  • 地骷髅

    《中药大辞典》:地骷髅药材名称地骷髅拼音Dì Kū Lóu别名仙人骨(《博济方》),老萝卜头(《分类草药性》),老人头(《天宝本草》),地枯萝(《现代实用中药》),气萝卜(《江苏植

  • 海金沙根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根药材名称海金沙根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别名铁蜈蚣、铁丝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蜈蚣根(《江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

  • 臭苜蓿根

    药材名称臭苜蓿根拼音Chòu Mù Xu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分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

  • 野茶辣

    药材名称野茶辣拼音Yě Chá Là别名软柏木、大苦木、假吴萸、鱼胆木、假茶辣、鱼苦胆、山黄皮、老鸦饭、亚洛轻、石岩青、亚罗青、野胡椒、抱鸡婆、老鸦树、罗汉香、白酒药、野白腊。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

  • 蒺藜根

    《中药大辞典》:蒺藜根药材名称蒺藜根拼音Jí L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根。化学成分根和叶含皂甙,甙元有薯蓣皂甙元、芰脱皂甙元、绿莲皂甙元、罗斯考皂甙元。叶尚含

  • 蚕豆荚壳

    《中药大辞典》:蚕豆荚壳药材名称蚕豆荚壳拼音Cán Dòu Jiá Ké别名蚕豆黑壳(《纲目拾遗》)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荚壳。化学成分含β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麋角

    《中药大辞典》:麋角药材名称麋角拼音Mí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化老角。炮制孟诜:"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性味甘,温。①《别录》:&qu